今天终于有机会去书店,幸好有位置,没有花一分钱就看了几个小时的书。读的是余华的《活着》,看了有一半,哪天再去书店看剩下的内容。写的是一个小人物和大环境的故事,虽然不知道后面的结局,但目前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想告诉我们福祸相依,乐观、勤劳,一家人在一起活着就是福分。
饿着肚子看完后,我找了一家饭馆享受一个人的晚餐,开着视频,戴着昨天办信用卡送的耳机很开心。尝试的是一个新菜,鱼肉分量很足,顺带点了一杯奶茶,当作是对今天的犒劳。今天白天我就像《活着》里主人公的老婆“家珍”一样,得了软骨病浑身没有力气,好在睡了两个小时午觉终于恢复了元气。
一想到明天早上8点要空腹体检,就觉得这一顿吃这么饱是应该的。我这些天在城市里转悠,找回了过去在这里生活的真实感——赶早高峰的大家看起来都不是那么轻松,生活所包含的内容也和早高峰地铁一样拥堵。那不是生活,那只能叫孤独。摩肩接踵之间,既不喜周围不太清新的气味儿,又对努力生活着的大家保持敬畏。
只要向外看,就是一幕幕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午排队打饭的食堂、进进出出的便利店、两点一线的上班族。他们、我们都扮演着另外一个角色,好像扛着些什么,压抑中又有梦想、力量,总是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怎么样。
这些天还看到一大早和我们同行的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他们是大家眼中的花骨朵,我曾经也是他们,但现在看着他们却隐隐担心,怕生活的惊涛骇浪会摧毁一颗颗年轻稚嫩的心。
但也有温暖的发着光的一幕,吃饭时右下角那一桌坐着两个女生,我无意间注意到有一个女生正在比划些什么,第一时间我怀疑她在用手语,但当时我戴着耳机也听不到任何外界的声音,又想会不会是在聊什么让人兴奋得手舞足蹈的话题,带着这份怀疑我留心着她们俩后面的举动。果不其然,在眼睛的余光里我看到她对面的女生也比划了一段,这下可以确定她们是残障人士。
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会盯着别人看,我觉得不要给予过多的注意是对她们最大的尊重。后面,我还是能在余光里看到她们俩聊得很开心,不停地在做手势,在我看来会不会有点累,但哪怕不方便也要在用餐时认真聊天,这种氛围真的很不错。
以前我很讨厌有人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特别是电影院、书店、餐厅,而今天第一次看到这种无声的交流让人觉得温暖无比。不知道她们在聊什么,但一定是两个内心可爱、温暖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活着》里面的聋哑的女儿“凤霞”,她也是一直笑着面对苦难,从来没有埋怨命运不公,我真的很心疼这个孩子,实在不愿看到她长大,因为长大要面对更多的苦难。
但我知道,我这种畏首畏尾的想法无法匹配一颗坚韧的心,她、她们还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生活、面对现实,勇敢、坚强、不卑不亢!
可能这就是余华老师想告诉我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