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哲思
《孟子》感言集之207:  齐宣王欲短丧

《孟子》感言集之207:  齐宣王欲短丧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08:55 被阅读7次
    《孟子》感言集之207:  齐宣王欲短丧

          早起,高声朗读《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关于“齐王欲短丧”这一段颇有感触!在中国古代,父母去世,人们遵循古法,要守孝3年。为什么要守孝3年,是因为人出生后的3年,完全没有生存能力,至少要在父母身边或怀抱里度过3年,从能够逐渐生存下来。父母的恩情非常重,一旦父母过世,对子女而言,在情感上冲击很大,子女怎么回报父母,按照古礼得守孝3年,这个时间,有的人认为时间太长,能不能改成1年,甚至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或几天。否则成本好像太高。比如齐宣王就准备缩短服丧的时间!

    原文如下: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大意是:

            齐宣王想要缩短服丧时间。公孙丑说:“父母去世的话,服一年丧,不是比不服丧好吗?”

          孟子说:“这就像有人扭他哥哥的胳膊,你对他说姑且慢慢地拧,这不是个办法,只是教导他孝敬父母兄长罢了。”

          有个死了生母的王子,他的师傅替他请求守几个月的丧。公孙丑说:“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孟子说:“这个王子是想服完三年丧却无法做到。即使多服一天也比不服好,是对那些没人禁止他,而自己不愿服丧的人说的。”

    个人看法:

          守孝3年,其实是中国古礼,孔子主张坚持古礼守孝,父母恩重,难以回报,在守孝阶段,不可以结婚,不可以办喜事,保持简朴的生活。问题上孔子所坚持守孝3年的古礼,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做的,不但齐宣王觉得时间过长,就连孔子的学生“宰我”都受不了守孝三,就来咨询老师孔夫子,可以不缩短服丧时间?

          其中在《论语》中就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我觉得为父母守孝3年,时间好像太长了,孔子没有过多的去劝说宰我一定要为父母守孝3年,是否守孝?或者是否守孝3年?这个问题必须由宰我自己去回答,因为每一个人的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感受与看法,关键的关键是你这样做到底安心不安心?这个问题很重要!宰我答复道“我很安心”!孔子说“既然你很安心就去做”。宰我离开后,孔子就说“宰予(宰我)这个人不仁”,因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中国古礼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主要是我们在父母怀抱里至少生活了3年,处于对等回报,我们也应该为刚过世的父母守孝三年,守孝三年,后来成了儒家最重要的传统,孔子去世以后,孔子的学生在孔子墓前守孝三年,三年满了,大伙儿散了,学生子贡又单独为老师孔子再守孝三年。由于受西方文化冲击,加上生活节奏加快,要像古礼这样守孝已经不现实,守孝三年在中国大陆几乎很难做到。但是前些年金正日突然去世,他的儿子金正恩继位后,宣布为其父守孝三年,当年金日成去世,金生日也守孝了3年。说明在北朝鲜这样自古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地区与国家,儒家文化高贵的传统对其政权的合法性有很大的加分。

        当然是否坚持守孝,或者坚持守孝三年,取决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信仰不一样,看法不一样,做法不一样。但是父母的离世对子女内心情感的冲击不是三年能够平复的,也许需要更长时间。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07:  齐宣王欲短丧

    2018-12-21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207:  齐宣王欲短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w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