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
那么,什么叫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就是阳盛于上,阴盛于下,上下不交,又叫心肾不交,表现为上身特别是头、面、咽喉等有热象,而下身特别是下腹部、下肢却是寒象的证候。
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上热和下寒的主要表现——
上热表现:
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头面起疙瘩、口舌生疮,咽干咽痒,咽喉灼热感、慢性中耳炎、目赤、青春痘、经常觉得浑身无力、便秘、失眠、掉头发;反反复复这一系列上热证候。
下寒表现:
腰以下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即使是夏天,小腿、大腿或腿关节都感觉到好冷。还伴随有经期经常延后、月经量少、痛经等。
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其实有更确切的表述方式:“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下寒的说法其实很早就存在,它出自黄帝内经灵枢篇。《灵枢·刺节真邪》提到:“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简单说,上热下寒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等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天地是一个整体,地气上扬,天气下降,于是天地交泰,乾坤一体,才有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节气,才有那么多丰富的生命。
人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心火往下,温暖下身,肾水往上,滋润上身,身体才有了阴阳循环,阴阳交融和平衡,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当身体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无法上升,心肾不交,阴阳离绝,身体自然就上热下寒,产生各种各样让人头痛的症状疾病。
你可能会问,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现象吗?
一旦上热下寒,男性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
女性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的脚在被子都难焐热。
为什么现代人“上热下寒”现象这么多?
缺乏运动;寒凉的东西吃得太多;经常生气、思虑过度也会造成上热下寒的体质;天生肾阳不足;
上热下寒的症候,女人更加偏多,最主要体现在一个“寒”字。女人一生要经历的:经、带、胎、产,全部是在身体中下部。从青春期到绝经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每月都得跟月经打交道,经期的各种不注意;还有生育后的女人,调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最容易造成的就是下元的亏虚。从中医角度来总结就是:“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本质是脾肾阳虚,阳浮于上,不能温煦下身。
那么,为什么阴阳会颠倒呢?中医认为,心主火,位居人体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阳;肾主水,位居人体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水火不济,体内气血阴阳就无法循环正常,阴阳就颠倒了。
打个比方,假设心火和肾水是两辆汽车,要想两车相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汽车本身正常;二是道路没有堵塞。
我们先来看车辆的问题:
1、肾阳亏虚
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便有牙疼、腮肿、耳肿、喉痛之症,粗工不识,鲜不以为阴虚火旺也。
可见,阳气过于虚弱,阴寒之邪就会过剩,就会逐渐沉降,积聚于下,造成“下寒”;同时,肾脏之中的元阳(命门之火)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心火得不到肾水滋养,就会“上热”。
2、肾阴亏虚
肾阴亏虚,就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实现“上济心火”这一生理功能,并且身体还会呈现“电量不足”的状态,这么一来,上热下寒也就不足为奇了。
3、心阴不足/心火偏亢
心阴不足与心火偏亢往往是同时存在的。火性炎上,心火偏亢,就会“上热”;同时,心火失于下降,就无法温煦肾水,就会“下寒”。
我们再来看道路的问题:
身体的圆运动图1、中气不足
在身体的圆运动中,火要下降,水要升腾,必须有一个力量来推动,这个力量就是中气,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
中气由脾胃所生,脾胃虚弱,就会中气不足,继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助脾气的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火,人就会因心火亢盛而出现红肿热痛、心情烦躁等问题;同时,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因肾阳不足而畏寒、痛经、腹泻、下肢寒凉等。
2、湿阻中焦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上焦火,下焦寒”。最常见的就是湿阻中焦,堵塞道路,导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自然水火也就无法既济了。
上热下寒的本质在于“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这就提出了两点要求:一要补阳,二要潜阳(就是把阳气拉下来)。
有些上热下寒体质的朋友服用补品后,往往加重了上火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只单纯地补了阳,但没有把阳气拉下来,阳气没有归位,不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坏事儿。
解决上热下寒最关键的一点是打通中焦
心火要下来要经过中焦,肾水上去也要经过中焦,打通中焦是调理上热下寒的重中之重。中焦就是脾胃及它周围的物质环境,中医里常说的补中益气,补的就是中焦脾胃。现代人上热下寒,很大一部就是吃的花样太多太杂,只顾嘴巴享受,不顾脾胃死活。吃好喝好,不要经常吃垃圾食品糟蹋脾胃,把它给堵了,那时候受苦的还是自己。只有打通中焦,才能顺利引火归元,使水火相济,阴阳交汇。
中焦可以说是五脏六腑的大管家,其他脏腑都离不开它,中焦如果不通,身体里的气血阴阳就无法正常运转,就像下面这张图:
打通中焦
方法如下
打通中焦,祛除湿寒,补足中气,让上下气路畅通,这样火才能下行。否则,吃任何滋补的食材,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首先,如果上火症状严重,先疏通膏肓穴,将阳气引到胸腔;接着,重中疏通关元——关元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元气得到补充,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会主动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将关元和中脘一起疏通,还可加快驱除阴邪的速度);
再次,中焦不通重在调脾胃,像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太白等都是常用穴,脾气虚,可重点疏通气海;脾湿重,可加上阴陵泉、丰隆、解溪等。通过刮痧调理,可以双向调节打通中焦,引火归元,同时温煦肾阳,让身上的火下得来,水上得去,从而温暖滋润全身。
最后疏通下半身,先用刮痧的方法打通经络再喷上我们的百草精油,引火下行的同时再温经散寒,有助于温阳滋肾,更容易达到寒热的平衡,具体穴位如下:
1、八髎
八髎穴2、少商
少商穴3、三阴交
三阴交穴4、足三里
足三里穴5、复溜
复溜穴6、涌泉
涌泉穴以上穴位的疏通就是通过疏通下焦及腿上的穴位来引火,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焦的火就下来了。需要注意的是:脚心的涌泉穴应当放在最后疏通,而且不可缺少,这样做才算是让“引火归元”这个过程彻底完成。
此外,建议在疏通前,用艾叶煮水泡脚,边泡脚边双手搓后腰,效果更佳。疏通之后,喷上百草精油,再搓脚底的涌泉穴,既能滋养肾水,又能补阳。
五、对付上热下寒的2个方法!
怎样才能够让肾水上去,让心火下来呢?除了艾灸,再给大家推荐两个十分实用的小动作:
1. 卧位拉筋
正确的拉筋方法拉筋可以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心火向下引导,用上面的热中和下面的寒。动作简单,效果却不一般,既能驱散下焦的寒,又通过心火的下移补养了亏虚的肾阳,从而达到上不热下不寒的状态。
2. 拍打脚心
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拍打涌泉穴,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常拍打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