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看着那些伪科学文转来转去,而干货往往埋没深处,多有不甘。好好研究下伪科学的科普文是怎么产生的!博君一笑
方法一:极端普适型
找一个传播多年的经典谣言(至今无数人深信不疑,虽然他们没试过):手机隐形备用电池。
你的手机电量不足了,为了让它能够继续使用,按*3370#键,手机会重新启动,启动完毕后,你就会发现电量增加了50%。这部分隐藏的备用电量用完了你 就必须得充电了,再次充电的时候,隐形的备用电池也同时充电,下次电量低的时候又可以用这个方法。知道这个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手机电量不足非常管用。
此方法原为某老旧诺基亚的一个bug被极端推广开来成为了「每个手机都能使用的法宝」
启示:假设某手机有一bug,不如截图做成教程「科普」到朋友圈,但却定性为所有手机。这一用处要包含两个特性:1,很苛刻的需求条件,诸如原文中「手机没电」这一条件,绝大多数人收到文章时手机电量充足不会去试;2,要看的高级,输个数串什么的大家看着就开心转着也高兴。
方法二:危言耸听型
我就不说转基因了,争论半天也没个结果(我其实是支持方)。一大经典危言耸听型谣言大家肯定都听过 —— 可口可乐杀精
若说这个谣言有多火,那就是他就从没停过
百度指数:可乐杀精即使没有报道,也已深入人心。不得不说这东西有多吓人了。每次喝可乐都有女性好友路过:这不是杀精嘛你还喝?……
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1,一句话完事。2,解决了全国家长朋友们想表达的美好建议:少喝碳酸饮料,却不知真实原因。3,涵盖面广。男的把自己吓到,家长朋友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有那些用来避孕的,太民科了。
启示:要解决日常生活中出于好意但无法解释的现象且简短易懂(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辣条致癌」传播这么快的原因),同时要尽可能面向大部分人。给出建议如 少玩手机 → 杀精!少近距离看书 → 杀精! 少…… 其实我是开玩笑的
方法三:术语类
有的文章不仅标题吸引人,连内容都看起来很有道理啊!氧化氢有毒啊对不对?不过这一类别中传播最广的还是一类称之为「什么和什么一块吃有毒」的谣言了。每篇文章都涉及到什么钙沉淀,钠沉淀,改变分子结构类的东西。这种文章多了的后果嘛?
淘宝搜索很怀疑国内化学的普及程度,此类伪科学数不胜数。同时还有一些日用品也被列为了「危险品」,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在说某物中含有什么成分,长期接触另一种产品会反应生成一种对人体有毒的东东,有癌症、病变、衰老、免疫力下降。总之要写大众能看懂的病。
启示:化学词汇多多放,食盐从此变盐酸。生物技术不能少,危言耸听放大招。
周末了,此文看着开心就好。然而,每天各大平台上都散播者杂七杂八的伪科学,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我说的不是一块写!Baga!)
网友评论
可是,尼玛谁射在里面过几分钟再装回去?还是直接把可乐倒灌进去?想想就是满清十大酷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