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题,简书的“日更活动”有大智慧。
但是,何出此言?
因为我有经验!
我曾经想要坚持很多事情,诸如读书、写日记、跑步等,最后都不同程度地半途而废了。半途而废之后,我会重新拾起。每次重新拾起之初,我都大有一种洗心革面做人、厉兵秣马练军的气势,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激情渐渐退去,热血渐渐变冷,我又会半途而废。
如此循环往复多次之后,饶是我资质平庸、后知后觉,也渐渐悟出了自己之所以会半途而废的原因。
我先拿跑步这个事来举个例子!
2018年,我曾想要坚持终生不间断地跑步,当时还信誓旦旦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那条动态是这样说的:“从今天开始,开启‘每日跑步无间断’模式,最少不得低于7公里。不追求配速,不限时间,但求跑得无伤、跑得舒服、跑得健康。无论什么天气,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暴雨雾霾。从不间断,贵在坚持。”
之后,我就开始了无间断的跑步模式,每天7公里,连续跑了113天,在这113天里,没有一日间断。
那条动态发表于2018年5月8日,初夏,我整个的连续跑步活动都在夏季。在夏季里,没有严寒和雾霾,但是有酷暑和暴雨。下暴雨的时候,我有时候是打着雨伞跑的,有时候是穿着雨衣跑的,大雨噼里啪啦打在身上和拍在脸上的感觉,又爽又让人害怕!
为了激励自己,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打卡,我的疯狂行为引来不少跑友的点赞,夸我“真能坚持”。当时我的感觉是,“真没觉得是在坚持”。因为每天都跑,都已经习惯了,已经无所谓坚持不坚持了,像是在完成每日的例行公事!
最后计划停止,是我主动放弃的。因为我只喜欢跑步,却不喜欢做核心力量训练,因此连续跑了将近四个月之后,身体渐渐吃不消了。而且,当时我想(应该是懒惰替我想的),每天只跑7公里,身体机能将永远不能提高,与其连续不断地每次只跑7公里,倒不如每次跑10公里,以跑二休一或跑三休一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跑得不会比原来少,还能时不时地有一天的“跑休”用来恢复。
想法是很好的,只是从那之后,我的月跑量就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了。之前连续不断跑的时候,除了正常的每日7公里,我每周一还会参加跑团的例跑活动,距离是10公里,所以,在那期间,我每月的跑量可以达到250多公里。
但是后来换成有跑休的跑步计划之后,我就没有了那种“箭在弦上”的紧张感了,每次跑休之后,第二天就需要鼓动很大的精神动力,才能让自己再次动起来,每次内心里都是一番“天人交战”。偶尔下雨,我会心生欢喜,因为不用跑步了,我还不用因此有什么心理负担。结果就是,跑量越来越少,一个月能跑个一百多公里就算是不错的了!
这时候,对于我来说,跑步真的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
通过跑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我看到了“连续不间断”的力量。似乎,人们连续不间断地在做着的事情,会自带一种持续下去的惯性,有这种惯性在,人们不必费很大力气,就能够很轻易地将这件事进行下去。就像是链条,一环套一环,前面的链条对后面的链条有一种拖拽作用。
但是,只要人们忽然中断,哪怕只中断一天,“不间断的力量”就会消失,这种链条就会被打破,就很难再接得起来。然后,就会造成一种一中断就中断很久的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世间需要坚持的事情,都是要么一百分、要么五十分的。而五十分接近或等于零分!
在简书上,有很多人在进行日更活动,相信大家都在这种活动中体会到一些好处了。
是不是写的文字比以前多了?写得多了之后,有没有觉得,相比以前,下笔更容易了,也更细腻了?
是不是比以前爱思考了?以前有一些想法,自己想想就算了,现在是不是都能够诉诸于笔端了?诉诸于笔端之后,是不是又会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然后是不是又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日更活动,是不是每天都能保持一种旺盛的写作欲望和写作状态?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只要能够一直保持这种“持续不断”的状态,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定不会半途而废!
回到开头,为什么说简书的日更活动里有大智慧?
因为,它能给写作者带来一种持续不断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写作者沿着这条写作之路一直走下去,而不至于半途而废。
起码能走一年吧!至于最后会走到哪里,那就要看个人的情况和修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