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
我们初步接触一个人或一群人时,其实是他的角色。你看到的是外面的壳。
什么是集体?集体其实是一堆角色。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就是要训练你成为一个角色。
好学生是角色,好孩子是角色,好家长也是角色。
不同国家的人民有不同的角色说明书。
所谓文明的特征就是这个群体的集体人格。
孔夫子给中国人写了角色说明书:君臣、父子、夫妇。
在角色里,你是谁不重要,你是什么人也不重要,你的感受更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壳是什么,角色需要你成为什么样子。
当我们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的人,就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其实就是我们如何被驯化成角色的。
简单的说,就是建立奖励和惩罚的边界。
惩罚的边界大到让人承受不起,就不会越界。
现在常常批判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那些极端反人性的惩罚,其实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维持治理的方法。所谓的乱世用重典,杀鸡骇猴,牺牲少数以儆效尤,都是拉起高压线建立牧羊圈的手段。
给予红利,通过不断重复形成路径依赖。做表彰,发奖状。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便于管理。我们所受的教育,工作的培训,就是为了便于被管理。
教育是反人性的。这句话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文明的本质是一种压抑。
教育是按照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梁祝至死不渝的爱情,刘关张颠沛流离,艰难不弃的友情。如果不是不能做到,又怎能千年传颂?轻易做到就无需推崇。
人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好角色,除非压力到位,否则就不要有角色化预期。
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社会冲突,其实是角色化预期不达标的结果。比如医患矛盾,比如很多警匪电影的故事主题。
如果产品是为个体服务,我们就要关注对方的真实人性和感受,抛开角色化的刻板想象。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你需要研究的是这个群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角色化生存是我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但只有去角色化的人生,沟通,交互,你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建立情感连接。
角色化有效率,去角色化才有感情。
二、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产品经理善于感知,在结论上建立新观念。而其他管理的人更善于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
自我的人更善于做产品经理。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创造力要求对自我有深刻的体察和释放,但控制力是自律的体现,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对别人的体谅与迁就。
自我的人关注是自己,所以自私。他在乎我喜欢什么。
自律的人,关注的是外部的规则和边界,有克己奉公的精神。他关注什么是对的。
所以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不容易见融于集体,常常让人讨厌。
靠愉悦驱动的人,愉悦来自内在感受,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恐惧来自外部侵犯,往往自律。
希望成就大事的人,需要接纳你的对立面,让他成为你的亲密伙伴。
所以,要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愉悦和恐惧,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户的恐惧和愉悦,了解他们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他们的防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