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致富脱贫,又要环保,在当今的中国,可是考验地方官员的处事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村里,有十几户属于贫困家庭,他们大都住在山上,一直以耕种生活,家里几乎没有积蓄。若家里碰上有人生病,那更是雪上加霜,贫病交加,生活会非常艰难。他们勤劳,有优良的劳动品格,但缺少统筹的能力。种养出来的东西由于都在山上,且不了解市场规律及行情,很难卖到好价钱,有些卖不掉就直接烂掉糟蹋完了,每每收入甚微。
这几年,地方扶贫官人陆续免费向他们发放了果苗、鸡苗、山羊、肥料等物资,但对贫困人家的帮助还是很有限。他们把果苗种上了,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也没有专业的农技人员指导生产,都是任由野蛮生长,结果少,根本没有商品价值,只能自己消费,算是解决了当季的家庭水果消费问题吧。也有些收成较好的,但品质一般,也卖不了多少钱,这还得家里有年轻劳力才能及时卖出,换回点零花钱。
鸡苗是按家庭人口发放的,当时是答应回收成鸡的,鸡养大了,也没有见人来收。如按他们的回收价卖鸡,可能连谷物的成本都不够。因为政府没来饲料,农人只得用原始方式散养喂粮食,经长时间才养大的,所以不来回收,可能怕招人骂吧!有些人家早已杀来吃掉了好几只,后面的这群现在光吃粮食却最难有所增重的活物何去何从,暂时还没有出路。当农家鸡卖,本地人都知道,品种不同,没人会买单,当肉鸡卖,养鸡的农户又划不来,是绝不会卖的。继续养下去,只会增加成本,不会增加一点收益,这就是扶贫鸡的尴尬。
山羊发放很少,一户也就一两只,只能养大时再作打算,也是没多大价值。
农人自家地里都种了粮食和瓜菜,有部分剩余可以出售,但很难变成钱。前几年耕地以环保之名休耕了2至3年,由于发放的补贴有限,农民不愿意,有些两年后便开始种上了庄稼,有些人三年后还是荒地,任由芒草在生长,根本看不出那里以前是稻穗飘香的农田,也许不会再有人去耕种了,彻底还原成原始状态了。
李大爷家种了很多冬瓜和南瓜,他以前是用来煮熟喂鸡和鸭,现在扶贫办的人答应给他卖出去。他乐了,这东西也有人买去吃吗?他从没有想过还会有人花这个钱。今年的雨下得有些偏多,冬瓜长的水灵灵的,比往年的都大,一个有几十斤,近一米长,看着是挺可爱的。自己家也打开来一个小的尝了下味道,寡淡的尽是水,味道真的是不敢恭维。扶贫员告诉他一元一斤全部都要,他挺高兴的,乐得像个孩子。摘瓜的时候还在下雨,要放家里先晾一晾。一排的瓜靠墙过去,像列队,该有几百上千斤重吧,全卖了就有好几百元呢!他心里乐呵呵的,等人上门来拉。这一放便是十几天。当初捎口信过去,回信说过几天就来,过了半月再问时,听说人家生病住院了,一时半会没法过来拉。他越等越心焦,平常年里都是边摘边喂了动物,也不见这么大动静,今年看可以卖到钱,全留在这里,却迟迟不来拉走,眼见这东西要坏了,钱也会听不到响了,全会打了水漂。他没有煮来喂鸡鸭,还在耐着性子等,万一明天有人来拉了呢?挨到了一个月,他把那几个大的胖冬瓜翻身看了看,呀!不得了了,这都不能要了,全坏了,连喂鸡都不能要了,谁还会要呢?他有些后悔了,不该信人家的留在家烂掉,要是按往年的喂鸡鸭,也顶过一些粮食。这又愿不了别人,自己贪钱,想换些钱来增加收入,早日脱贫,现在是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浪费了多的。
扶贫员住在医院,刚开始在病痛中是自身难保,后来好了些便托同事去李大爷家拉瓜。他的同事在整整一个月后才去,那时也只有两个小小的,还能勉强吃。他用车带走了,其余的烂的烂,丢的丢全糟蹋完了。一年的瓜,就这样在失望中收了场。李大爷想,各人都有难处,自己穷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想翻身还不太容易。扶贫的人也是一片好心,他们也是人,肉身的,病痛谁不会有呢?不怪他了,下年还种,但要早约好再行动。碰上今年的雨水充沛,东西更不耐收,烂也是必然的。
有些地方地多,种也相对易上规模,但为了不使环境再遭破坏,传统的加工以被不环保而被明令禁止,农民增收也变得更艰难了,这又是一次农人与干部博奕。种出的红薯公司收购价定为几毛钱一斤,每亩按6000斤折算收入也只有2000来块钱。如果能加工成淀粉,收入则可增加约一倍。但不环保,不被允许。做粉丝的作坊也只能无奈的从曾在本地收购红薯的商人手中买回半成品再加工,增加了成本是肯定的,谁也没有办法。
穷人要增收很难,在既要脱贫,又要环保的政策下脱贫,尤其考验官员与农民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