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人们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有支出,在自我提升方面的开销也有增加。比方说,人们会报名参加一些微课,会买一些自我提升的书籍,也在一些平台付费学习一些课程等。如何让这些钱不白花,得到真正的自我提升呢?相信这是很多小伙伴们都关心的话题。在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高效学习的问题。
因为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有所困扰,所以最近就集中翻看了一些有关学习类的书籍。在这些书籍里,提到了一些非常重要且实用的方法。如果你能够按照这些书提到的步骤和方法去实践,那么高效学习对于你而言,再也不是一个很难的话题。
如何高效且快乐地学习?在读了6本学习类的书籍后,我找到了答案总结下来,想要高效学习,你需要做好这五个步骤:第一,找到自己学习的动机与目标;第二,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与情绪;第三,调动元认知,进行自我检验;第四,学以致用最关键;第五,建立好知识检索系统。
第一,找到学习动机与目标
先来看两个小孩有关学习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13岁的孩子去暑假培训班学习的故事。这个暑假培训班是妈妈强制安排的,孩子只是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这里,但孩子表现地一点也不情愿。妈妈在的时候,他还假装在课上听听课,但是妈妈一走,孩子就处于完全放空的状态,什么也都听不进去。上课的老师也尝试着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都以失败告终了。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孩子学习英语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一个采访视频里看到的,视频里的妈妈说,孩子之前对学习英语这件事情特别抵触,对英语学习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来。但是,后来孩子的学习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开始特别认真积极地学习英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有一次他们带孩子去国外旅游的时候,孩子发现无法跟别人沟通,所以回来以后就开始好好学习了。
那这两个小朋友的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就在于第二个小朋友找到了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动机。第二个小朋友觉得自己好好学习英语的话,下次出国旅游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交流了,而第一个小朋友却没有找到他为什么学习的动机,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提不起任何学习兴趣的原因了。
小孩学习的时候需要动机,我们成人在学习的时候当然也是如此了。《有效学习》这本书中就提到:“价值感才是我们学习的终极动力。我们乐于学习某种专业技能,是出于价值感带来的强大动力。”如何找到学习的动力,也就是学习的价值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学习与我们自身的强联系,就像第二个小朋友那样。
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学完以后,它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当你问完这些问题,认为它真的值得去学习的时候,它的价值感才能够在我们的心中形成内化,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深层动机”,激励我们长久地去学习。
找到学习动机以后,我们就需要给自己制定目标了。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一个没有方向的飞镖,不知道该射向哪里。那目标的制定应该怎样去做呢?《刻意练习》中提到:“将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小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这就好像我们去跑马拉松,虽然跑完全程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是在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段长长的路程,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比方说5000米,10000米,20000米等。这样我们在跑的时候就专注于眼前的这个小目标就好了,达成了这个小目标再去挑战下一个小目标。
第二,调整好状态与情绪
“情绪体验构成了我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基础。”这是《有效学习》在论述学习与情绪关系的时候,表达的一个观点。确实,我们在很多时候会忽略情绪状态对于学习的影响。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比方说明天就要放假了,今天是不是就没有心思干活了;自己今天特别烦,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什么都不想学,就想“葛优躺”等等。
但这就是生活,我们的情绪总是会处于一个波动的状态,不可能永远平静如水,时刻为我们的学习做着准备,这不太现实。那当我们想要学习的时候,但自己的情绪非常强烈,学习状态不佳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种办法是番茄工作法。这是《有效学习》的作者用了很多年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你可能已经听了很多次了,但它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让我们快速专注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就相当于为我们设置了一个行动开关,当我们把它打开的时候,就暂时忘掉那些好的坏的情绪,然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时间一到,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开关关掉,然后适当地休息一下。
第二种方法是运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中提到了一段话,“在恰当的时间,即使一小段运动都能帮助你更好地思考、更专注地工作、更敏锐地反应,并降低焦虑程度——这些都是保持高效状态的关键因素。”当我们的情绪状态不佳的时候,你就可以下楼走一走,去做几个仰卧起坐,或者跟着App健健身等。总之,做一些短暂的运动,能够很好地对我们当前的情绪进行一个调节作用。当我们调节完了,也就更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了。
第三,调动元认知,进行自我检验
什么是元认知呢?《好好学习》中提到,“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这句话怎样去理解呢?你可以把自己理解成两个“我”,一个是做事情的“我”,一个是站在第三者视角进行审视的“我”。元认知就是第三者视角的“我”对做事情的“我”的一个观察。
为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是因为元认知不仅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学习风格有一个了解,知道自己适合怎样方式的学习;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了解,知道自己哪里学的好,哪里学的不好,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晰地掌握。
想要提升自己的元认知水平,总的来说,可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了解自己,一个是刻意练习。
关于了解自己方面,在《真相与错觉》这本书里提到,我们可以从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进行。内在的话,就是我们自身对我们自身的了解,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比如正念)来加深自我的了解。外在的话,就是通过一些外部渠道(比如他人评价)来进行反馈,让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关于刻意练习方面,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有非常详尽的描述。刻意练习,对于学习这项活动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进行刻意练习,我们就不要害怕犯错,因为犯错是对我们学习活动的有效反馈。同时,也要尽量挑战我们的舒适区,在我们现有的知识存量基础上再加一个难度,这样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第四,学以致用最关键
我们在前面提到动机的时候,也提到了想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动力,我们需要将知识与我们自身相联系。按照《请停止无效努力》里面的说法就是,我们需要按需学习,那既然是按需学习,当我们学完之后,就需要用知识把这部分需求弥补上了。这个时候,学以致用就非常关键了。那为什么学以致用是非常关键的呢?
“把事物具体化是我们应用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构造出一些可闻、可触、可见的事物,我们就能让这个事物更容易理解。”——《有效学习》
与抽象的事物相比,我们的大脑是更加喜欢具象化的事物的,因为具象化的事物更加容易理解。比方说,同样是一个知识点,一个是漫画的形式介绍,一个是文字的形式介绍,相对来说,漫画形式的学习效果会好一些。因此,当我们学以致用的时候,也是一个将静态知识具象化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包括了我们当时的一些情绪与感受,而这些对于我们的学习活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学以致用呢?一个可以是通过具体的实践,一个则可以通过以教为学的方式。
具体的实践,这个非常好理解,就是在我们学完之后,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我们可以拿写作为例,当你在《完全写作指南》这本书里,学习了写作的六个步骤(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写初稿-修改)之后,你就可以按照这几个步骤去尝试写作;当你在《文案创作完全手册》这本书里学习了标题的写作手法之后,你就可以在下次写标题的时候参考一下里面的方法。
以教为学,也是一种不错的实践形式,虽然它并不像前者那样直接吧。为什么说它也非常不错呢,是因为当你想要教别人的时候,你自己最起码需要完全搞明白吧。这个知识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够阐述得比较清楚,什么样的例子才能够让人们更加容易明白,我们都需要考虑到。当你自己真正理解的时候,你才能够向别人表述得明白。
第五,建立好知识检索系统
知识的利用,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我们在生活中会反反复复地用到。那如何做好知识的再次利用,方便知识的查找与检索,就显得很重要了。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借助到一些工具,比方说思维导图。
从实用性上来说,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全景视角,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顾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需要的内容。而且,有的思维导图软件还提供检索的功能,当我们忘了某个知识点是在哪里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它们的检索功能快速找到目标。
从便利性上来说,现在的很多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实现多平台同步。无论你在哪里,手里的设备是什么,当你想要查找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地进行登陆查找。除了多平台同步之外,我们还可以随时编辑更新,当我们“温故知新”的时候,有了新的观点或者见解,就可以实时加上去。
所以,在我们看完某本书,学完某项课程之后,就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内容整理成一份思维导图,然后上传保存,以待后续的复习与查找。
结语
想要高效学习,你可以尝试一下这5个步骤:首先,找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制定一份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确保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平和的学习状态;再次,调动自己的元认知系统,用第三者视角的“我”观察自己的学习效果;然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最后,制作一份思维导图,方便后续的知识查找与检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