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春天的脚步越走越快,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每一棵树都在热烈茁壮地生长着,每一片叶都在争先恐后地蓬勃着,每一朵花都在争奇斗艳地绽放着,每一片草也都在挤挤挨挨地碧绿着。
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午后,阳光温和地照耀着大地,气温还不算太高,即便是一直在太阳下呆着,也不会感觉太热。这个时间段,劳累了半天的人们大多都在午休,街上老半天也没看见个人。一辆三轮车缓慢地行驶在一个村庄的主路上。一位大约五十岁左右的大姐,载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老人端坐在后座椅上,脸上的神情有些呆滞,眼睛看向周围的眼神是空洞的,没有什么目的性,两腿分开放在前面座椅底座的两边。左边肩膀明显往下耷拉着,胳膊不太自然地稍往里勾着放在左腿上,左手的大拇指压在手心,其他几根手指半握着压在大拇指上。右边肩膀相比之下往上挑着,右手扶在前面座椅的靠背上。俩人一边走着,一边不住地往周围看看,还在和老人聊着天儿:
“爸,你看看,这个地方你还记得吗?你来过这里吗?”
老人这才认真地再次看向两边,一条干净的柏油路从村子中间蜿蜒而过,错落有致的房屋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房屋的格局设计大都是一样的,每一家的门口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花正开,草正绿,清香怡人。
不远处,一个近圆形的场院吸引了老人的目光。场院地面平整,周围种着一圈青翠欲滴的常青树,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南侧建着一间不大的房子。房子不是很高,盖了有些年头了,红色的砖墙已经斑驳老化,有些地方的砖坯都开始掉落了,形成一个个小缺口,恐怕再过几年就成一个个小洞了。一根根又粗又黑的电线从外面接到屋里,它应该是一间配电房。
他的神色由茫然逐渐变得了然,变得欣喜:
“是这里,是这里,我想起来了!”老人的喜悦盈上眉梢,兴奋起来。“我那时候领着那些外地来的收菜的贩子们来这个村儿收过菜。”
听到老人这样说,大姐也高兴地笑了,赶紧接上父亲的话茬:
“爸,那你还记得你们在这里发生过啥事儿吗?”
“发生过啥事儿?”老人眉头又拧到了一起,脸上的表情也凝重起来。
“啥事儿?……啊,我想起来了,那时候咱家离这儿太远,我和你妈都是骑着三轮车把过菜的磅秤拉过来,收完了再把磅秤拉回去。后来有一回,菜收够了,装车的时候,因为菜贩来的人少,我们就帮着一起装车,谁知道人多手杂,有人趁乱把三轮车和磅秤都给拿走了。我们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最后只好走回了家。”
老人的神情看起来很是失落,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后来咋办呀?”女儿继续顺着他的思路往下问,把他拉出了低沉的情绪。
“没办法呀。那时候哪有钱再去买一辆三轮车,只能天天走路过去,到那里借人家本村一家人的磅秤用一下,菜收完了就还人家,给人家一些租金。把收菜的车打发走,我和你妈就走着回家。到家以后累得饭只想躺床上先睡一觉,起来再说吃饭。”
老人重新回想起当年种种,后背靠上了三轮车的椅背,就算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到很累很累。
“你们那时候真辛苦啊!那里没有公交车吗?”女儿很觉心疼,无奈还得继续往下问。
“那时候,这里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哪有通公交啊。哪像现在,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子还收拾得这么干净整齐,房子都统一规划建造了,真是大变样了啊!”
老人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叹着眼前这个变美了的村庄。
“不过,只有这个场院没怎么变样,还是以前的老样子。不然,我还真认不出来了。我们当年就是在这里收菜的。”老人指着场院,沾沾自喜地说着。
“爸呀,你可算是想起来一些事儿了,太好了!”大姐很是开心,她把车停在路边,转过身,看着老人,眼泪都在眼圈里打转。
“咋了?我咋了?你这话是啥意思?”老人莫名其妙地看着女儿,不知所以。
“爸,前一段时间你得了脑梗,压迫神经,失去了记忆,啥都不记得了,人都不咋认得。出院后,我天天带着你到处转悠,去到你以前经常去的地方看下棋,找老朋友聊天,可是你一直都没有想起来啥事儿。”女儿急切地说着,
“这么严重呢!我都不记得了?”老人黯然神伤。
“是啊,你认识我们也才没多久呢。”女儿说这转过了身,开车慢慢地往前走着。边走边说着:
“昨天我妈说,你们那时候在这里把三轮车和磅秤都丢了,你一直都是念念不忘的。让我带你来这个村子看看,说不定你就会想起来这件事了。看来还是我妈最了解你,你看,这件事儿你还真是记得清啊!”
老人侧着头看着外面,思绪却在不停地转着。他确实记得很多很久以前的事情,对眼前的人和事儿倒真是觉得有些陌生。他不明白为什么,也不想问不想说,所以总是沉默寡言的。
“爸,你放心吧,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往后慢慢就会好的啊。”女儿看他又不吭声,安慰着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