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原文】
【01.核心】
从小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02.表述】
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例行公事”这一说,那只是懒于思考者的托词罢了。原本例行公事是指代词,它只是代表那些总是定期出现的任务,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成了标准要求,并且是低标准——只要做到例行的状态就好了。
例行公事被大多数人定义为没用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换一个思路也许他就可以转化成我们成长的契机。
在例行公事到来之际,你必须想清楚三个问题:
•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例行公事?
• 我到底要在例行公事上获得什么提升?
• 我究竟如何才能把例行公事做得更出彩,促进组织改变。
从永澄老师最近的文章看,其实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思考能力,一件事情只有想清楚才能做的更好。在做平时都做的事情之前把意义想清楚,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从细碎的事情不断上升维度抽离出更高层次的概念,这样才能把简单的事情做的高级。可以指导一类事情的处理。也就是说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任何一个人要做的任务都可以分为两类:项目类和运营类。
分类有助于区分,区分有助于理解。
人和人的差别,关键体现在面对事情上的态度、标准和要求。
这一点我觉得是要从永澄老师提供的元规范来做起的,其中最容易做也最能产生价值回报的就是积极主动,我个人就是从态度上的积极主动开始做起,然后慢慢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打造自己的。
如果你还不清楚如何让例行公事发挥更大价值,那我给你说3个思路:
重复的事情流程化。
细小的提升日常化。
隐形的经验显性化。
重复的事情流程化,会提高效率。
细小的提升日常化,也就是说要每天精进,这样能够打造出更高价值。
隐形的经验显性化,这样能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即作品声音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使用、认可。
【03.收获】
• 你觉得例行公事有没有价值?
之前也出现过觉得没有价值的时候,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所以大多数人平庸。
后来觉得有价值,因为思路变了就会影响行动,就会从中发现例行公事里面的一些可以改变的东西,获得更多的提升。
• 例行公事来临前你要问自己哪三个问题?
这个事情怎么做会更好(质量)
怎么做会更有效率(速度)
怎么做能够传播(作品声音)
• 如何转变对例行公事的态度、角度和标准?
还是要多思考,多了解一些底层逻辑,接触道和法层面的东西,提升自己的格局,慢慢就会对所有的事情想明白,态度就会转变,加上自己一直是个对自己和所做事情有要求的人,所以标准也会相应高。
• 三种价值提升的思路,你选择哪个?
灵活运用,都可以选择。处理不同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