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弊端
关于快速的弊端,最专业的结论来了。
关于胡吃、乱吃、错吃食物,对人体的弊端,大部分人基本都已经了解,只是存在不能落实执行不胡吃、不乱吃的行动到位。
那么,关于快速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范畴呢?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以及办事效率,都在普遍性的追求快速高效,这种社会和个人生存的运转模式,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今天,笔者通过实地就诊,从老D医师那,拿到了来自一线的数据。
老D医师:“快、急忙急赶的做事,对人体血管的伤害,比吃还严重。”
对于老D医师的一名甭粉,看来,往后行事时,还是得遵守老D医师的叮嘱。“做事慢一点,不要急赶,以免使人体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损伤血管。”
谨遵医嘱!
这也重新打开了笔者的认知局限,因为,在以往的环境和认知里,人们基本都是在倡导动作要快、“做事时要快、狠、准”,“眼快不如手快”,“快才办事效率高”,“提速”等等,几乎都是在清一色的倡导:“快”。
在这样一种提倡提速的大环境里,动作慢、磨蹭等等,全部成了贬义词。今天从医者的角度看来,这个认知是完全错误的。
从办事的效率,或者资本运转的角度来看 ,也许,事物运转确实需要快速高效,才能实行其经济效益或者提高投入和产出比。
但从养护生命的角度来看,动作快、急忙急赶的做事,是会更容易损伤人体血管的。
这也从源头上,说明了目前社会运转系统下,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在追求快速,而毫无疑问,这个快速,等于给人体血管的保健出了一道题。
关爱生命,还是适宜回到悠悠岁月,节奏慢下来,不慌不忙的过日子。
后记:
老D医师专业的结论一出来,笔者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
打个最简单的类比:记得小时候,家门口有比较大的土水坑,也就是大水沟,是用来在雨季,排院子里后山上泻下来的山洪水的。
每当连续的暴雨来临的时候,土水坑里面的山洪水,夹杂着泥巴和茅草屑等杂物,又黄又浊,流淌满整条大水坑,由于大雨连续在下,山洪水不停的从后山的山土边沿和山路上冲下来,直接流入位于院子里房屋之间大土水坑,满满一坑浑黄的山洪水,在水沟中奔腾得又快又急。
为了加固土水坑,防止山洪山冲垮土坑,从而冲松水坑两边的房屋地基,土水坑两边,院子里的乡民们,在有的地方垒了岩石。这样一来,每当涛急的山洪水在水坑的拐角处,冲到坑边的石基上的时候,都会跳跃起来,在水坑里面起漩涡,旋转后,又继续奔腾向前。
而当大雨停了,山洪山退去,土水坑显示出来它的原貌,就会惊奇的发现:山洪水水流最急的地方,那一处的土坑是损坏最严重的。只有土方的地方,坑体基本都会冲松,坑体的两边,都会变得坑坑洼洼,不再平整。有垒石保护的地方,坑体的耗损就好多了。
血液在人体血管里流动,个人觉得,大体也情同此理罢:就像山洪水在土水坑中奔腾一样。
看来,从人体健康的角度而言,血管也需要保护,就像土水坑的两边需要垒岩石来加固水坑一样。
至于具体的方法,D医师从一个医者的角度,已经给出了科学的建议:做事不要太急,不要经常急忙急赶,上气不接下气的赶时间做事,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淡定一点,节奏放慢一点生活,人生不过百年,且行且惜。
简书首发,尊重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