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忙碌的高中生活让我渐渐迷失了自己。日益显著的无力感如同潮水一般慢慢涌上来,让我感到几近窒息。
每天问自己,今天是不是够努力了?该掌握的题目会了吗?该记住的语法记住了没……一串串的自我反问给自己带来的不是自信而是沮丧。
我不是学霸,也并不似小说中的主人公那般对一切都充满自信。或许曾经的我凭借还来得及的时光和那股少年意气潇洒还可以地说一句“大不了从头再来!”而如今现实告诉我高考距离我已经不远了。回顾这接近两年的时光,从叛逆而自甘堕落的高一开始到现在迷茫的高二,我不敢说我真正学会了什么。于是我才真正明白让我自己泯然众人的原因。
正是那一次次的自甘堕落后不断安慰自己没关系,还有时间,大不了从头再来等让我自己渐渐忘却时间的残酷性。尤其是到了高中,它不似初中那般只要稍微管束一下自己,认真完成作业,每一节40分钟的上课时间不睡觉就可以考出好的成绩。它需要的是你对每一门学科极度的严谨与深刻的理解并能够举一反三。
因为这一特性,所以我明白了为什么每一节认真的数学课真正到了作业关的时候往往会让人手足无措,甚至怀疑自己没在听课。因为我们的听课就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一节高中数学课,它的容量何其大,尤其是在没有预习的时候,即使课上听懂了,那也仅仅是老师所讲的那道题目懂了,明天再换成另一道题我们就不认识了。而这无疑是极其不利的。忙碌的高中生活让有限的时间变得如同黄金一般珍贵。一天新的数学卷子已经占了大半的可支配时间所以一天完成六门功课的作业已经是不容易。当晚上躺在床上或许会高兴自己拼尽全力终于写完了所有的作业但是又会因为想到昨天的错题这两天都还没有好好消化一下,于是便想寄托睡着前的几分钟来思考。但是事实上疲惫的大脑已经不允许,往往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又是一个如同昨天一样的自己。
众所周知长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是非常压抑的,于是我拿起了借书卡,心里想着既然数学优秀与我无缘,那么我是不是应该用一些时间去看看书,或许语文成绩就能够提升了。抱着这样一个心态我去借了一些文学价值较高的小说比如《达芬奇密码》、《摆渡人》、《追风筝的人》等看得不亦乐乎甚至体育课跑完步都抑制不住那股冲动跑回教室去看甚至有时候翘体育课课。当然这是不值得学习的,之所以敢翘课是因为我们体育老师是个老好人。这就导致了我每次看到体育老师那充满信任的笑容我都会感到愧疚。毕竟欺负了他到现在将近了两年。
不过现实残酷地将我的兴趣变了味。那天我利用晚饭过后的那一大段时间早早地到了教室看我的《摆渡人》。教室从我一个人到两个人,两个人到四五个人,渐渐发展到半班人然而我却不知时间的飞快流逝,思维存在于书中,时间概念也随着情节的起伏而变换直到……
这情节大家应该很熟悉,段长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黑着脸切断了我和书的联系。于是书就被缴了,同我一样命运的还有另一个女生,那种紧张感和无力感我至今难以忘记。他冷冷的丢下一句:“星期五下午来拿。”至少我还能把那结局看完,还不是很糟糕,我暗自松了一口气。
但是也同样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星期五下午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外面等了一个多小时,对面是他在他的教室大谈阔论。明明看到了我们却当做没看见。半小时前那个和我一起的女生看着太阳渐渐坠下去,恐惧让她决定放弃去赶回家的最后一辆公交车,她抹干净眼泪,和我告别之后就带着红彤彤的眼眶匆忙地跑了。我呢,为了能看完结局继续倔强地等着……
当然最后书是要到了,但是我却不愿意在学校看了,因为我不想把看书当做做贼一样,与其不能在学校光明正大地看,不如回家放弃玩手机的时间看。于是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生活。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不公平,凭什么有些人可以用和我一样的时间做出比我好的成绩,凭什么比别人更累却没有别人成绩高。于是我不愿意继续堕落麻木下去了,我试图抓住自己能够把握的时间去消化整理错题,逼迫自己静下心来抛去畏惧去尝试数学难题。但是一个个鲜红的叉叉不断地打压着我,每次决定在下一节课前整理出一道错题的计划几乎都被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拖堂所粉碎,难得有时间我放弃上厕所赶紧找出错题抄在错题本上,结果思路往往到了一半就被上课铃声无情地掐断。绝望如同一盆水一般倾到在我的头上,让我的努力仿佛一只挣扎的蝼蚁一样。人类在时间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但是我不会因此决定放弃。想想自己的理想大学生活,那儿会有巨大的图书馆,有大把自由的时间交给阅读,那儿会有许多和我志趣相投的良师益友与我分享和交流。阅读在那儿将会是神圣的,不是影响学习的因素。
这么一想我便会感到前方路径清晰了不少,思想也通透了不少,是的,暂时的放弃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拥有做铺垫。当心中的小鹿安静下来时,再面对红叉叉 心境已然不同于刚刚那般迷惘与挫败。
不就是数学题嘛,大不了从头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