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克富:人性观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李克富:人性观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3-04-30 20:49 被阅读0次

如果你深入观察,就不难发现,父母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深信儿女有内在的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因而会很尊重孩子的决定和意向,对孩子的言行不加半点评论和干涉。

第二种,虽然相信孩子有能力改变,但认为能力有限,需要包括父母在内的外界来提供帮助,因而,虽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但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加以指导和提醒。                                       

第三种,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的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

第四种,不相信孩子有内在的潜力,甚至认为人的自然倾向是消极堕落的,人身上有许多原始、野蛮、罪恶的倾向,有某些劣根性,有原罪,趋向于自我毁灭,等等。

其实,这四种情况,来自于教科书上对咨询师人性观的划分,我只是用“父母”、“孩子”,把“咨询师”、“求助者”替换了。

当然,替换的词语也完全可以是“老师”、“学生”,或“领导”、“员工”……

无论如何替换,你觉得自己会是哪一种呢?

你的答案,取决于你对人性的看法,也就是你的人性观的反映。

人性观,没有好坏之分,比如孟子认为性善,荀子认为性恶,告子认为不善不恶,世硕认为有善有恶。

但人性观,却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着一个咨询师对理论和方法的选择。

任何心理治疗都是对“人”的治疗,建立的基础正是对于“人性”的看法。如果对人性观不懂或不认可,那么,无论你说多么热爱这种疗法,都无异于一个根本就不信上帝的人却标榜自己是忠实的基督徒。

各种疗法的人性观差异巨大,有的积极乐观,有的消极悲观,有的则介于二者之间。

求助者中心疗法积极乐观,把人看作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因而具有自我实现倾向、拥有“机体智慧”并表现出“有机体评价过程”、可以信任。

现代行为疗法的人性观是:人既是其所处环境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环境的产物。因而,人是主动与被动的复合体。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终其一生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具有非理性信念。

弗洛伊德用决定论的观点看待人性:人的行为由无意识动机、非理性力量以及生物和本能的驱力所决定,而这些都在6岁之前,也就是在性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起来。

对此,黧黑评价说:“他对人类的本性和必然的灾难充满了悲观的结论,但在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中却存在着一丝的希望,希望人们能以理智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和黑暗的本性,唯有如此才能扭转人类的命运。”                                                                                 

我喜欢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理由,恰恰就在于这种积极的悲观。                                                                                               

人必有一死,但要努力活得好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克富:人性观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gn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