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搞教育的人都懂得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道理,即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李嘉诚也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教育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广大的中学师生,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热爱学习,就只能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师生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现在广大师生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呢?工作学习缺少内部驱动力,所有的动力全部来自外力。来自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每天的时间被算计到分钟。著名的衡水中学,就是把时间管理做到极致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一切行动听指挥,整齐划一,计划缜密,落实具体。比如午休时间就是午休,连翻身都不被允许,更别说喝水、去厕所,规定几点几分干什么必须干什么,人在这个环境里,成为了无需思考的机器。不能说他们没有思想,他们的思想高度一致,就是考高分上名校,正是在这个思想的引领下,衡水中学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衡中的名校效应使得全国的中学校长都坐不住了,纷纷派人前去取经学习,所以可以说现在不只有一所衡中。人们只关注到光鲜的成绩,那些学校的领导有谁关注过教师和学生的真正成长?虽说学习本该就是艰苦的,但没有必要制造艰苦吧来学习吧。我们看一名高中在校生前半天的时间安排:五点四十必需到操场集合,那么意味着五点二十左右就得起床洗漱;读二十分钟书,这叫操前记忆;六点开始跑操,到六点十分结束;等待各项点评,如果得分落后需要加练。跑步带回教室,六点十五到教室,老师开始辅导;读书三十分钟,六点四十五吃早饭,二十分钟搞定,七点零五回到教室,读书、讲题,班主任已在等候并监视。七点二十五宣誓、唱歌,七点二十八老师进班,开始上课。接连上五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十一点五十午饭。期间有一个二十五分钟的午间操,做保健操,讲题或练字。
现在的鸡蛋还能孵出小鸡吗?学生的生活怎样,班主任老师就怎样。时间可谓抓得够紧了。这忙碌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全是外力使然!假设去掉这无处不在的严格管理,“斤斤计较”“点点入目”的检查评比,师生能有这样的状态吗?师生在如此严苛的管理下,养成习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学生离开学校,再也不想学习了;有多少人走出学门多年,还常常做在学校手忙脚乱并被老师训斥的噩梦。但是有人提起这样的管理还沾沾自喜:我们的学生一抓就好。这样是能培养出大量的名校生,但其身心健康状况、人品性格一如其分数名次一样优秀吗?这是我们搞教育的初衷吗?
问题的症结在于:“你给的并不是我想要的”。施与者不了解、不尊重承受者,以自己的意愿为他人的意愿,强势孤行,即便得出好成绩,那也是暂时的,因为一切行为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亲子反目、师生如仇状况的原因。管理者并没有钻进师生的心里,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和教学。违背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学科自身的规律,必定走不长远,且会存留流弊到很远。所以,今天的管理者不担心这鸡蛋还能孵出小鸡吗?
现在的鸡蛋还能孵出小鸡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