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择一份好工作?

作者: 彭小六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11:30 被阅读8522次

1.

很多年前,成甲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脱不花。
骗人的吧!成甲第一时间差点挂电话。
聊下去才知道,原来得到想请成甲去做一个栏目:每天听本书。

每天听本书,用户每天花20多分钟,听成甲解读一本商业类的书籍。
需要花多少时间制作一期节目呢?

我的梦想早读会每天早上半小时直播,我要准备的时间平均是3个小时。
而录制音频节目的话,需要逐字稿,不能有各种废话和语气词,所以成甲每本书的节目制作时间至少是我的5倍到10倍。

那时候得到App刚成立的时候,在得到听一本书的价格是4.9元,听众人数为止,收入也不稳定··· ···
那时候的成甲刚创业,正在水生火热的全中国跑景区规划的项目。

工作已经很忙了,每周还要抽出一天的时间去做这个?
这件事情,做不做?

2.

成甲老师他最后为什么会去做这件事情,他说他受查理芒格的影响,看待问题会依据底层的规律来判断:
比如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上,他有4个依据:

  • 第一性原理:这件事能提升我的认知吗?
  • 内驱力原理:这件事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吗?
  • 边界效应:这件事能否做越久收益越大?
  • 黑天鹅效应:这件事有可能创造巨大的机会吗?
成甲老师的决策思维模型

于是他那参与每天听本书栏目来对照:

  • 将一本书进行内容提炼,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案例来讲解,会对认知做持续的升级
  • 读书本来就是他所喜欢的;
  • 持续做下去,内容可以反复卖,新的内容也会促使已有的内容继续销售,变成现金流管道
  • 罗辑思维的视频在过去几年累计来几千万的忠实粉丝,很有可能【得到】APP会大爆发,每天听本书栏目会变成超级巨大的市场。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得到将【每天听本书】作为他们的第2号产品发布。

3.

遵循底层的规律一定能做好决策么?
我们来看另一个也是很多年前的故事:
商学院教授刘润的大学同学几年前找他做商业顾问,他仔细研究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后,拒绝了。

你这个拍拍贷,它解决了沟通中介的问题,但是,它没有_balabala~。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这个公司做不大的,小规模的时候还没有人管你,做大了肯定会被监管。1%的股权我也不要了,你还是找点靠谱的事做一做吧。

前几天,大洋彼岸传来消息:

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拍拍贷在纽交所正式上市,发行价13美元,募集资金2.7亿美元,总市值超过40亿美元

今天看来,这1%,价值2.6亿人民币。

4.

刘润老师说:

那些我认为靠谱的事情,不一定真的靠谱;那些我认为不靠谱的事情,不一定真的不靠谱。
我们之所以觉得一件事情不靠谱,是因为我们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经过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逻辑,越多的经验堆积上来,这个逻辑就越能自洽,最后形成一个闭环。
然后你会把它当成真理,一旦发生在这个逻辑闭环之外的,就会被认为是错的。
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能力,因为它能够提高我们决策的效率,降低试错的风险。但这个逻辑闭环,也会成为你吸收新知识、接受新观念、获得新能力的阻碍。

成甲老师的观点是:寻找底层规律,然后再做决策
刘润老师的观点是:要小心我们的逻辑闭环,它很有用,但是也容易让你忽略心观念和新机会。

看到这里你会怎么选?

5.

别着急,还有一位古典老师的观点,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听听:
古典老师认为,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有5个杠杆你要注意:

  • 核心能力:
    你是否具备这份工作的各项核心能力,比如在新东方做一个受欢迎的讲师,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课程设计,呈现能力,个人魅力,职业心态。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水平,有的老师选择选择先把专业能力练到100分,有的老师选择把每项技能都练到80分。
    结果每项都80分的人自然更受学生的喜爱,评分一高,自然脱颖而出,自然就获得更多的上课机会。

选择用20%获取80%的关键知识,然后快速突围。

古典老师-职业中的5个杠杆
  • 赛道
    新东方英语培训有三个选择:
    国际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出国;
    高考部分,学生的目标是通过高考;
    新概念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学习兴趣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
    古典老师说,同样的能力,你的收入是和你选择的赛道决定的——也就是你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 互联
    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以把我之前的经验用上吗?
    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的教育都是T型人才的培训:需要有广阔的理论基础,然后再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的是,双T人才,甚至是栅栏人才。

  • 趋势
    这件事情符合大趋势吗?
    这件事情有未来吗?

  • 自驱
    这件事是我喜欢的吗?
    我是在为自己工作吗?
    就算加班不给钱,我还会待在公司学习吗?

6.

看到这里,我们尝试简单概括一下三位老师的观点:
成甲-寻找底层规律
刘润-打破自己的逻辑圈
古典-利用杠杆

那你会说,这三位老师说得谁对谁错呀?!我该听谁的?
其实吧,这三位都说得都对啊(这好像是屁话),他们都是从自己的经验角度看到决策这件事情。

今天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想告诉你,看问题,你切换的角度越多,你越容易看清楚本质。

7.

学习的过程,就是增加自己视角的过程。
同样一个小黄鸭:
小孩子看的是这个玩具会发出什么声音,怎么动;
大人看到的是这个玩具有什么用,怎么教小朋友玩;
电子工程师看到的是这个玩具怎么做到可以往返在地上走的;
塑料工程师看到的是这个壳子是如何做到这样耐摔的;
设计工程师这个玩具如何做到让小朋友单手抓起来不会掉的;

所以,为什么有人看问题很透彻,执行力很强,可以轻松达成自己的目标?
你明白了吧?

8.

提高自己决策的能力,就是多学习别人看问题的角度。
你读了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你就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
你读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你就可以学会他的底层思维;
你听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你就知道多了用商业思维看到问题;
一本书,就是一个教你新视野的老师呀。

最后我想说点有用的鸡汤:
选错也没什么嘛!
年轻不就是在失败中学习进步的么?
你打王者农药一直被推塔,你不还是一直在玩么?


我是小六。
你有任何选择问题都抛出来吧,大家带着自己的视角一起在评论区帮你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1f30adff92e3:看到作者写的这篇文章,突然想到了最近看的一本小说,《天幕红尘》,作者豆豆。作者在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思想,“见路不走”,路指经验和教条,见路不走是要我们做到实事求是,不拘于经验和教条,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者上面提到的成甲老师、刘润老师、古典老师做决策时,是基于他们的人生阅历、认知和经验来进行的。作者非常高明,看似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的方法,实则是抛出了一个开放的问题。
  • 草上的微光:简单来说,好的工作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 晓可以:深入思考,罗辑思维
  • 芊小妤:看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最后一章给出来常用的底层思维。
    但怎么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底层思维能力呢?
  • zhuyuansj: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工作,当有几份看似差不多的工作在选择时大多数人会先看公司环境规模,自己的技术栈是否可以快速融入公司,公司发展前景,领导如何,福利待遇,薪资,路线等。往往我们被这些表面所蒙蔽,除了那些我们都知道的大公司外。很多公司我们并不熟悉。所以除了自身努力外,选择东家也很有学问。往往都是走的弯路多了,弯路也就直了。有些真要拼人品。还有的是个人能力太过强大就不谈了。这里说大多数一般人
    绿子的世界:@彭小六 政府部门的窗口工作:sweat: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彭小六:@绿子的世界 说说看,什么工作没有资料可以查询
    绿子的世界:@听风_与你 说的很对,大多普通工作,根本没有资料可以查询
  • Web3:囚徒困境怎么决策
  • 心语飞扬_bef3:行动力是相当重要的。
  • 人生边上are:给我第一感悟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感觉楼主说的更像是一份事业,是自我的成长和思维转变
  • 笔若:好文!
  • 小声点让梦继续睡吧:不后悔的决定,不存在的,但是可以做个不后悔的人
  • Arvin_xiao:真正遇到事情时有几个人能跳出视野圈之外来看待自己,又能冷静的去分析优劣的有有几个。只有走的路多了,试错多了,自然知道真相在哪里
  • 邵公子GZS:我们公司是互联网行业,一夜之间感觉要垮台了。我是该继续坚守到最后,还是提前走人?:cold_sweat:
  • 6ce25dcd8673:可惜看到晚了,现在很后悔去年的一个决定。
  • SSSttss:该我的坑,我得踩
  • 去那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 爱行走的90后大叔:看了之后反而不好去做决定了
  • 记录我的生活:感谢您的分享,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的,所以在我教学生学习英语时,总认为这么简单的单词,教几遍就会了。
    但是,我自己学习英语后,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容易,自己学习新单词也需要反复操练。也应了那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
  • 我爱小媛宝:学习了。读书的目的就是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 劉小江:说的真对
    劉小江:@园艺小江 谢谢支持
  • 狐小白:沙发

本文标题:怎么选择一份好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js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