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公主居住在盛产丝绸的国度。有一天,她的父王告诉她,她将要嫁给遥远的玉之王国的国王。玉之王国盛产美玉,却不会制作丝绸,因为丝绸王国的国王严令保守丝绸制作的秘密。公主决定要把丝绸的秘密作为礼物带给她新的子民。她想到了一条妙计:将蚕茧、桑树种子等等都藏在自己的帽子里。她知道,通过边防关卡的时候要接受检查,但没人敢对她搜身。这就是今晚的睡前故事。
这个美妙温馨的童话叫做“传丝公主传奇”,在我看来它实际上讲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起技术盗窃行动,这个故事就刻画在今天我们将介绍的藏品上。这是一块有着1400年历史的木版画,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但它的出土地则是遥远的丝绸之路上一座废弃已久的古城。
公路、铁路、飞机,这些交通方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交通通道不仅是经济的加速器,也让我们得以了解远方。就交通的作用而言,今天与公元8世纪相比较,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近五期节目,我们观察的就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世界,这是一个人口与商品大量流动的世界,而支持这种大规模流动的,是当时世界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丝绸之路。你不能把丝绸之路简单的认为是一条道路,实际上,它是一个延绵6500公里,将太平洋与地中海连接起来的贸易网络。这条路上运输的货物都是奇珍异宝——黄金、宝石、香料、丝绸。随着货物而来的还有故事、思想、信仰,以及本文讲述的重点——技术。
我们讲述的故事来自建立在中亚绿洲上的古国——于阗(tián)。它的位置位于今天中国的西部省份新疆,但在八世纪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曾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它为往来客商提供水与食物补给,同时也是丝绸生产大国。于阗的说书人创作了一则传奇故事,讲述生产丝绸的秘密是如何在被中国垄断千年后传到于阗的。这便是我们的画版所讲述的传丝公主的故事。
这块木制的画版是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一个废弃的小佛寺里被发现的。这座不起眼的小佛寺与其他众多建筑一样,已在黄沙中掩埋了千年。十九世纪末,丝绸之路的著名考古学家、英国探险家奥莱尔-斯坦因爵士重新发现了它,于阗作为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的贸易与文化中心地位,也是斯坦因揭示的。
传丝公主画版(公元8世纪),出土于中国新疆这幅图绘制在一块粗糙的木板上,大小与电脑键盘差不多。图像几乎只用黑白线条描画,只在个别地方用红色或蓝色装点。作为艺术品,它并不引人注目。但它原本就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的,它只是配合说书人讲故事的道具。木板正中即是传丝公主本人,戴着硕大精美的头冠。为了让人明白这头冠是故事的焦点,画面左边还有一个女仆动作夸张地用手指着它。说书人会告诉你,头冠里藏着制作丝绸所需的一切:蚕、蚕茧以及桑树种。故事还在继续,在公主面前,是盛放着蚕茧的篮子,而在画的最右边,一名男子正在辛勤地将蚕丝纺成丝绸。显然,公主安全抵达了于阗,她的计谋成功了。简单的三个场景,构成了一幅粗糙的木板画,但它却是解读技术与知识如何从东方向西方传播的关键文献。
人们早已熟知丝绸之路对于公元八世纪的世界的重要性,但这条道路获得浪漫的名声却是很后来的事。旅行作家、小说家柯林-施博龙为我们介绍道:
“说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地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它承载着人口和商品的流动,尤其是发明创造、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的交流,不论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还是伊斯兰教深深的扎根于亚洲,这都是丝绸之路带来的。
“但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出现的并不早,它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887年提出的。但一经问世,这条贸易和文化的通道就被注入了浪漫的色彩,那就是与丝绸相联系的美丽与奢华。
“因此,西方人关于丝绸之路的浪漫想象只是近代以来的产物。当然,丝绸之路上流通货品也为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它们都是来自遥远异乡的物品,不仅价值昂贵,而且富有异域情调。”
人们面对神秘的事物,总会试图编造故事来解释它。丝绸作为这一贸易路线上最重要的商品,自然免不了催生出各种传说。奢华,精美,耐用,丝绸几乎成了它的原产国——古代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从四千多年前便开始生产丝绸,并长期独占这一技术。远在罗马帝国出现之前,丝绸就已在中国大量生产,并出口邻国。它的生产技术曾是高度机密,但这种利润巨大的机密注定不能持久。于阗便是秘密泄露后的受益者之一。
让我们回到这幅图画,图上还有第四个人物:一个长着四条胳膊、手里拿着纺梳与梭子的男人。他是丝绸之神,主宰着整个画面,让整个故事的意义升华,神的出现让人们不会将公主看作工业间谍,而是勇敢的女施主。故事因而上升到神话层面:传丝公主也许不足以媲美将火种从天上带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但她传播技能与知识的行为,仍给她带来了施恩者的美誉。
与图中故事相对应的文字版本告诉我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公主感谢神灵,祈求于阗王国永久保留制丝的秘密:
“她在喂养第一批蚕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寺院,这里还有很多古老的桑树树桩,传说是最早种植的那一批桑树。从那时起,这个王国便拥有了蚕,且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它们。”
丝绸制作至今仍是当今和田地区的主要工业,从业人员超过千人,每年出产约一亿五千万米长的丝绸,制成布匹、服装和挂毯。当然,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我们并不知道丝绸到底是如何传到于阗的。但我们知道,观念、故事、神灵和丝绸确实在丝路上双向传播着。大提琴家兼作曲家马友友一直致力于丝路研究,尤其对于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颇有心得:
“我想,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丝绸之路的奏鸣曲几乎响遍世界各地,从埃及到以色列,到印度,到吉尔吉斯斯坦,到中国,到韩国,但关于丝绸之路仍然有太多需要研究的东西。我们希望保存传统,但需要用新的形式来表现传统。作为音乐家,我对音乐的传播尤其感兴趣。我们拥有录音只不过是一百年前的事,所以想了解更早的音乐,你需要研究口述资料和图像资料,比如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以及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从中你可以了解到商品,以及思想、文化是如何在东西方流通的。
“人们总是想知道事物的本质,但实际上你越是深入研究一个事物,试图去寻找它出现的源头,你就越会发现,在它身上汇聚着世界性的元素。这是个值得深思的宏大课题,但它实际就表现在很多我们天天接触的日常事物中,民间故事、寓言和日常用品,等等,而丝绸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传丝公主的故事已流传了上千年,我今天拿着这块画版给你们讲述这个传奇故事,与千年之前它被拿在说书人手里的场景如出一辙。我们不知道是谁最早拿着它讲故事,但它藏身的那个寺庙曾让斯坦因大发感慨:
“毫无疑问,这些画版和随后发现的一些物品一样,都是虔诚的信徒还愿的供品,千百年来,它们就像日常摆放的那样留在原地。当我们发现它时,仿佛还能看到千年之前这座小寺庙香火萦绕的最后时光。在靠近基座的地板上,在角落里,我发现了几把古老的扫帚。最后在这里守护寺庙的人,一定曾用它们清扫过这些圣物上的灰尘。”
这些扫帚不只清扫过传丝公主画版上的灰尘。在发现它的寺庙中,还有佛陀画像、印度教的湿婆与梵天画像。其他寺庙中也发现供奉着佛教、印度教和来自伊朗宗教的神灵,还有一些本土神灵。这些保佑着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各国神灵们,与奔波在丝绸之路上的旅人们一样,愉快地分享着住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