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64044/ea8d808dac3e8500.png)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带着三宫六院、文武大臣一溜烟逃到了热河的避暑山庄。
按照礼法,皇上有危险,各地督抚都应当带着部队到京城勤王。咸丰在逃难途中,给曾国藩下了一道旨,让他赶紧来救驾。
可是,圣旨拿到手里,曾国藩却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按道理,勤王这事,应当是湘军一把手曾国藩或者二把手胡林翼挂帅。可圣旨里却直接点名,让鲍超带5000“霆军”北上。
鲍超是谁呢?他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悍将,以勇力闻名。因为鲍超字春霆,所以他所带的部队号称“霆军”。
事出反常必有妖。曾国藩动用情报机构一查,原来,这事是僧格林沁手下一个叫胜保的家伙下的蛆。
胜保原来是镶白旗的统领,贵族出身,靠拍咸丰的马屁得到启用。可是,他手下没兵,就玩心眼,想把曾国藩的精锐挖过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7764044/ded53e7d2d947b0c.png)
曾国藩知道胜保憋着坏水,可鲍超不知道啊。听说圣旨点名要他,心里比吃了蜜蜂屎还甜,走路都飘起来了,恨不得立刻整军出发。
摆明了是个坑,跳还是不跳?曾国藩犯了难。跳吧,手下精锐就会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不跳吧,你曾国藩是理学大家、文坛领袖、湘军统领,口口声声忠孝节义,现在皇上有危险你不去救,肯定落个千古骂名。
曾国藩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不当这个冤大头。他给胡林翼写了一封信,问他怎么办,内里就想让胡林翼帮自己分担一下责任。
胡林翼很快回信,说朝廷上的勾心斗角倒没什么,问题是不去勤王,舆论受不了啊!就算知道这是个套儿,咱也只能伸脖子往里钻。
![](https://img.haomeiwen.com/i7764044/aa8fa167b412a4af.png)
曾国藩没招儿了,决定一个人死扛。
好在曾国藩虽然生性倔强,但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经常不耻下问,集思广益。而他的帐下,幕僚众多,谋士云集。
幕僚们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觉得应当奉旨勤王。这是个原则问题,老大你得讲政治对不对?
曾国藩硬着头皮,听着这帮知识分子东拉西扯,心烦啊。突然,他注意到人群中有个家伙一直没吭声,不由得心念一动。
他当即让幕僚们都散了,独自回到后堂,静等人来。果然,片刻功夫,有人敲门。这人是谁呢?——李鸿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7764044/e474ebbda85f4253.png)
李鸿章当时还只是曾国藩幕府的一个小秘书。他开门进来,未曾说话先笑了笑,说老师我有一计,能让您既不违心又不为难。
曾国藩一听,这年轻人狂啊,就直奔主题,你说勤王这事儿该不该去?
李鸿章的回答出乎曾国藩的意料。他说老师明鉴,勤王基本上就是扯淡。勤王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皇上有危急了。可是现在皇上有没有危险吗?根本没危险嘛。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是想要咱皇上的命吗?不是。是想占咱的江山吗?也不是。洋人就是想捞点好处,现在北京有恭亲王在和洋人谈判,恭亲王通晓洋务,和谈肯定会有结果。所以呢,勤王之说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曾国藩眼前一亮,那就是说勤王没必要去了吗?李鸿章摇头,老师您怎么能这么想呢,皇上下诏勤王你不去,这不是找挨骂吗?
勤王没有意义,不去还不行,这不说了等于没说吗?曾国藩不说话了,静等着李鸿章做解释。李鸿章也不吱声,在那儿卖关子。
曾国藩憋不住了,瞪了李鸿章一眼。李鸿章也不能老抻着这股劲儿啊,就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八个大字:“按兵请旨,切勿稍动。”曾国藩一看,心下豁然开朗。
![](https://img.haomeiwen.com/i7764044/d769cd93de5c413f.png)
李鸿章什么意思呢?北京城的恭亲王奕訢在和英法联军和谈,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现在不妨来个“拖”字诀——赶紧给皇上上奏章,说勤王这事非同小可,鲍超只不过是一员副将,让他领兵勤王,恐怕耽误了您的大事。这么重要的事,必须我曾国藩或者胡林翼亲自来办才稳妥。至于是让谁去,还得皇上您亲自定夺,我们不好自作主张。
曾国藩依了李鸿章的主意,写好奏章,八百里加急公文请旨。同时,紧急调动兵马整军待发,做出一副随时北上勤王的样子。
果然,还没等请旨公文批复回来,北京和谈成功。英法联军在大肆劫掠一番之后,退出了北京城。朝廷下旨,曾国藩你就别来勤王啦,该干嘛干嘛吧。
如此一来,曾国藩既向朝廷表了忠心,又躲过了胜保挖的坑。
李鸿章这孩子太贼了,曾国藩因此特别赏识他。后来,李鸿章几次背叛师门,曾国藩都原谅了他,一直扶持他成为自己的政治接班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