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豆 家庭教育工作者,生涯规划师
01
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时候,想改变自己,比如今天我就在想:
我想变得更瘦,今天晚饭一定少吃!
我想以后起得早一些,不像今天这么匆忙!
我想下次脾气变得更好,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儿发火!
每天想改变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回想起来,自己做到的很少,总是觉得控制不了自己,于是晚饭就会多吃,早晨就会赖床,小事儿就容易生气……为此我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做计划啊,找监督人啊等,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02
最近看到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我才更加理解自己这些状态。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因为每一种情绪都是对于自己的保护,比如:彻底的悲伤是让自己最快走出阴影的方式;愤怒是让自己学会不压抑忍耐,保留自己的空间;内疚之后的补偿是让关系更加亲密的一种情绪的流动……
如果以上情绪你没有接纳,那么所有的情绪都没有消失,而是会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可能通过做梦、生病等其他不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武志红老师讲人成长的三部曲是:理解、接纳、改变,这本书的内容更强调的是前两个步骤。
什么是理解?
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就是你觉得你是这样的人,你做出这样的事,根据当时的各种信息,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你当时特别困,昨天晚上又熬夜,今天起晚了,你是理解自己的。
什么是接纳?
接纳,不是逼着自己接受,是平和地承认这件事已经发生,甚至是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是不能改变的。比如,我们很多时候会想:如果我不吃那么多就好了;如果再读一遍大学我一定很努力;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阻止这件事发生……这些都是没有接纳的表现。
其实,所有消极情绪的产生,都是因为“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孩子”不和谐的冲突,理解和接纳,就好像是:内在的父母对孩子说你都那么辛苦了,可以多睡一会儿;内在的孩子对父母说,我就是有你们这样的父母,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不是完美的,但是我接受。
03
在现在的各种成长主题的活动中,我们都很强调第三个步骤,即改变,所以有很多减肥小组、早起团、21天不发火群……我们开始定目标、做计划、行动,很多人坚持不了,其原因往往是前两个步骤没有做好,更可怕的一种方式就是因为没做好,就更加焦虑,于是在第三个部分做了更多的努力甚至是逼自己去完成,有时候是得不偿失,治标不治本,所以心理层面就是针对前两个步骤去做准备,书中说“心灵的事,要慢慢来”,也就是前两个步骤可能不会有特别明显快速的效果,但是值得去体验和反思,之后第三个部分的“改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谈话,一个男生让一个人给他介绍女朋友,说想要本地、身高168cm以上的女生,听到这个消息,有的女生就说为什么要168cm以上,他多高啊?165cm就不行啊?另一个女生问,为什么要本地的,外地的怎么了?我能感受到,每个人或多或少带一点情绪,这一定和每个人的经历有关,比如对身高敏感的女孩不高,觉得本地要求不太合理的是个外地女孩。有时候我们不是在和做这件事的人对话,其实我们是在和自己对话,我们所有的情绪源于我们对自己没有特别的理解和接纳,就像我一样,会对一些人不在乎的事情发脾气,这一定和我自己的经历相关,所以有了这份觉察,我们会更理解他人、接纳自己。当“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孩子”关系融洽了,我们更容易做出彻底地改变,不过有时候还需要加一点耐心,慢慢来。
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你这样做了,你会顺其自然地变得越来越“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