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吃好饭去大润发超市买生活用品,饭后那时段停车位难找,好不容易停好车进超市。哇!人挤人,好比春运场面。
许久未进超市的我,面对拥挤的人群竟有那么点不自在。随着电商的发展,如今的我更喜欢逛淘宝、京东,现在马云又弄个淘鲜达承诺一小时送达,这彻底把我宅家里了,又不是为了花掉公司发的福利卡估计我还是淘淘淘。
日用品专柜,打着迎“三八”的旗号,各种捆绑优惠、买就送等,不停地向顾客洗脑它们的品牌是最好最便宜的,全然不顾旁边同事的感受,他们之间如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我相信他们都是最优秀的选手。
我只买了一砧板和保鲜膜,其余都是宝贝挑的一堆零食,看看长龙一样的队伍,又看看人数不多的自助买单,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谁叫我要用超市卡呢!
结算完,我彻夜崩溃。原以为卡钱不够,结果还有剩,一看1.10元,心塞!我心想如果收银员当时提醒一下,这样会方便了顾客。你说下次再去用,多不方便!哪怕天天去超市的,两种支付方式肯定给双方带来不便。
1块1的反思相比刚才的促销员,同为超市员工,他们的工作热情完全不一样。促销员拿着底薪,凭干劲拼实力,才能拿到高于底薪的工资;收银员只拿固定薪金,但超市对他们收银时间有要求,所以他们之间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离家附近有家水果店,步行过去可能有十来分钟,起初去他家买水果的原因是苹果很便宜。对于一周需要几十斤苹果量的我,每每总是舍近求远。其实我家楼下有好几家水果店,但同样的苹果品质,楼下要5-6元一斤,那里买只需10元3斤,便宜是我对那家店的印象。
去的多了,我和老板就熟了。老板是个胖胖的小伙子,吃香蕉按串算的,笑起来眼睛只有一条线,我喜欢喊他“胖子”,胖子的老婆也有点肉肉的,不过长得很白,她总是亲切地喊我叫“姐”。后来我充值做了会员,成为他家的常客。那时买的最多是苹果,顺带点其他的。每次去“胖子”会请我吃他刚到的新货,白吃多了不好意思又顺带了点,胖子总笑着说我买这么多?咋吃吃?称重时总会抹掉几毛,几种水果下来总有1-2元。
可能“胖子”为人和气,价格实在他的店生意很好,第二年他挪到了隔壁的店铺,弄了两大间,门面大很多。店大了,“胖子”招了几个年轻的小姑娘做服务员,自己除了进货其他都不管了,人也不在店里,做起幕后老板。我依旧是会员,抵挡不住充值送的诱惑,苹果还是10元3斤,只是没了微笑的脸庞,亲切的招呼,想抺零更不可能。有次我同事说买了一百多的东西,一毛零头也不去的!
······
结果大家猜到了吧!是的,那家店关门了。当下什么最重要?服务?同样的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值得深思!水果店老板为自己打工所以尽心尽力,服务员为别人打工得过且过。
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想被老板赏识又不肯吃苦,整天报怨老板不识千里马,可千里马你跑起来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