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母亲爱女儿的方式不同,父亲的爱更内敛,行动性更强。也正是因为男女之间思维方式不同,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矛盾。
在工作中一位妈妈向我抱怨老公太保守,夫妻之间经常因为孩子的穿着问题产生矛盾。最近天气比较热,妈妈上班之前给三岁的女儿穿好裙子,没想到老公醒来之后又给女儿换上短裤。妈妈觉得小女孩穿着裙子非常好看,爸爸认为现在社会这么乱,把女孩打扮的太漂亮了很危险,而且女孩太爱美,将来上学会影响学习。
爸爸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女孩太注重外表确实会影响到学习,但是如果过分的忽视女孩的外在,反而会让女孩变得自卑。央视主持人董卿,在谈起自己的童年时说道:父亲命令她每天不许多照镜子,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过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父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好心给董卿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以至于现在想起来都感到伤心。
女孩跟男孩不同,她们喜欢那些花哨的东西,这是由于女孩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当女孩长到三岁左右的时候,她就会对妈妈的化妆品感兴趣,喜欢穿漂亮的裙子,梳好看的辫子,这个时期的女孩已经开始有性别认同了。她们知道自己是女孩,应该做女孩该做的事情。至于女孩该做什么事,这就取决于妈妈。妈妈作为家里年轻的女人,孩子会向妈妈认同,模仿妈妈的样子画口红,画眼影。这个时候母亲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女孩的这种刚萌发出来的女性萌芽,当孩子看着妈妈化妆的时候,妈妈可以告诉女儿,“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些东西,但是你现在年纪太小了,等你长大了我们再一起用这些东西化妆”。
我女儿三岁的时候特别喜欢翻我的包包,找到口红之后很兴奋的拿出来给自己嘴上抹,每次我贴面膜的时候,女儿都站在卫生间门口认真地看着。我知道她已经开始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了,在向孩子讲明白这些东西的作用之后,我发现她还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给她拿出婴幼儿专用的润肤霜,女儿对着镜子涂了厚厚一层,很兴奋的跑过去让爸爸闻香不香。
女孩收拾自己的直接目的确实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漂亮,漂亮就会吸引到周围的人,毕竟没有一个人喜欢跟脏兮兮的人交朋友。从人际交往的法则来看,我们喜欢那些能够吸引到我们的人,漂亮且性格好的人就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喜欢。在一个集体当中,最容易引起我们注意并产生好感的就是那些收拾得当并平易近人的人。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很喜欢观察周围的人。我每天回家都需要乘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非常的空闲,也为我观察他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每当有人上车之后,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那些画着淡妆的年轻女孩,或者是画着精致妆容的中年女性,毕竟在一群普通人当中这样的人会很突出。
几年前有一个妈妈来向我求助,说自己上初中的女儿喜欢她们班上的女同学。在了解了孩子的成长史之后,我发现,这个女孩小时候一直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很保守,从小把女孩当男孩养,不让孩子穿裙子,一直都是短头发,再加上奶奶经在孙女面前抱怨女人多么不容易,慢慢的孩子对自己女性的身份产生厌恶,开始向男性认同。
这是一个女孩身份认同失败的例子。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三岁多的女儿开始对妈妈的化妆品感兴趣,恭喜你,孩子的心理发育很健康。
我支持女儿向妈妈认同,所有的内在心理发展都要通过外在的事物表现出来,但是如果过分的向女孩强调爱美的话,确实会像爸爸担心的那样影响到学习。
年幼的女孩喜欢女性的化妆品,或漂亮的裙子,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性别认同。当孩子进入到青春期之后她们对于美的认识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想着如何获得异性的好感,在这里确实需要家长多加引导,让孩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习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