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心情随笔散文
有人在回望故乡时,是没有故乡可回的

有人在回望故乡时,是没有故乡可回的

作者: 菩拉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22:37 被阅读38次
    图片来自网络

    文/菩拉

    有位出生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朋友说:好想回到89年,买件衣服八块钱!他说更早些时候,他上小学一年级吧,他爸爸带他去供销社买条秋裤,只要一块钱。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很多东西要托关系才能买到,有些稀缺品是有关系都买不到的。而买东西必须用粮票,油票,如果准备出去旅游了,那就得赶紧去兑换点全国粮票,那是出行必备。粮票分为地市粮票,省级粮票,全国粮票。全国粮票最贵,概念上讲相当于外汇,就像现在要去美国旅游了,去银行换点美金一样的道理。

    去旅游是要开介绍信的,住旅馆要用。他说1978到1982年刚改革开放那会儿,不管干什么,要去哪里,都需要开介绍信,没这玩意儿是寸步难行,门都出不了的。那些没有固定单位,开不出介绍信的,就是盲流,是不能到处乱窜的。

    在我出生的年代,已有很大差别,至少物质不再那么匮乏,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小镇的精神生活乏善可陈,跟不上我们这些小孩子日渐长大的身体,但还是有那么些可供回忆和探究的点滴,化作了我们的血和肉。那些碎片回忆起来,虽有一丝浓得化不开的苦涩滋味,仍可算作苦中作乐吧。

    电影院

    九十年代,我上小学。学校离电影院很近,经常组织学生去观影,看过很多类型的片子。最多的是革命片,还有一些港台的武打片,以及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像《唐伯虎点秋香》之类。

    看电影在九十年代是小镇上普通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电影票价很便宜,所以不管男女老幼,去电影院看电影,都是很稀松平常的。爸爸妈妈们晚上散着步,走到电影院门口,可能就进去看场电影了。

    有时周六的晚上,妈妈们会相约着神秘地去看某场电影,不肯带孩子们去。经不住熊孩子一再追问,只模棱两可地说,那电影是大人看的,你们小孩不能看。留下熊孩子想破脑袋都想不出,到底有哪样电影大人看得,小孩看不得的呢?

    新华书店

    小镇上只有一家书店,那就是新华书店,对书的感情,很可能是从新华书店开始的。

    上学路上,怀揣着几毛钱,就去新华书店蹭书看了。最喜欢的是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几分钱一本,通常一套有好几本。虽然很便宜,可是几毛钱的零花钱也是要存很久才能存上的,还想买点小零食吃吃呢。所以只要可以拿在手里,站在柜台旁一直翻完,就可以不买,把钱省下来了,这是小屁孩的小算盘。新华书店都是些有经验的老阿姨在管理,小孩子的小花招怎可能瞒得过那些人精。她们对小孩是爱理不理的,光看不买更是会被鄙夷的。

    大人对看课外书这种事并不鼓励,所以省下的那点小钱要怎么花掉,是买零食还是买小人书,倒是个艰难的选择。所幸同学之间流行换书看,蹭看了同学不少书,对书的那点热情倒也保留了下来。

    粮油店

    读小学时,家里抽屉里还有一叠作废了的粮油票。小时候供销社粮油店也是常常要去的。买油的时候,大人带个大油壶,去镇上的粮油店。那里总是没有什么人,一两个供销社工作人员,懒懒散散走出来,冷冷问一声,打多少。再拿出个壶嘴,接在油壶上,油就汩汩注入油壶里。

    粮油店的店员多是女的,外表是孤高冷傲的,态度是漠然的。供销社是个神秘所在,冷冷清清,很安静,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对小孩来说,那地方是既想去看看,又有点害怕的,所以走进去是缩头缩脑的,跟在大人后面,既兴奋又想逃跑。

    国营商店

    小镇上买衣服和日用品是有统一的国营店的。国营店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人来人往,和粮油店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买东西的操作流程在小孩眼里是很复杂的,繁冗又漫长。票据被夹在夹子上,通过一根或几根铁丝的轨道,在人们头顶上来去翻飞,快速从一个营业员手里传到另一个营业员那儿。那些营业员则正襟危坐,无需走动。那其实相当于开票——付款——凭证到位——取货的操作流水线。

    小孩耐性浅,等着等着就不耐烦了,看那些“呼呼呼”飞过的夹子,看久了也倍感无聊。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国营店取消了那样的付款方式。大抵是各种私人小店一夜之间在小镇开了花,国营店的主顾都吸引走了,国营店也就衰落了。

    校边摊

    我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个摆摊的老奶奶,年纪很大了,在卖瓜子,五分钱一小包。她用旧报纸做成一个喇叭筒形(类似于圆筒冰淇淋的形状)。有同学买,她就把瓜子裹在里面交给对方,包裹的技术很好,完全不会因为跑啊跳啊而撒出来。

    读中学的时候,换了学校,她又在中学门外卖麦芽糖。问多少钱,老奶奶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两毛!”由于乡音太重,常被不懂事的男生嘲笑。那些捣蛋鬼背地里学她讲话的口音和神态,惹得旁人哄堂大笑。

    等到我高中快毕业,偶然去初中校园时,竟然又碰到了那个老奶奶在摆摊卖麦芽糖。距离第一次看到她摆摊,竟已相隔十多年。老奶奶更加苍老了,白发苍苍的,坐在学校外面,守着她的小摊,像座雕像一样让人无法直视。我无法不回头多看她两眼。那一幕刻在脑海里,难以释怀,直到许多年后想起来,仍然觉得像一场梦境。那位摆摊的老奶奶肯定早已作古,不知在天堂是否还安好。

    尾声

    当我在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昔日生活过的那座小镇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当年繁华热闹的国营大煤矿所在地,在煤炭被采尽的时候,下属的政府机构、医院、学校、企业和职工被全线搬离。半个多世纪累积起来的基础设施,在小镇撒并后毁于一旦,只留下破败的废墟,在无声地慨叹。

    有些人在回望故乡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故乡可回的,所以故乡是存在于记忆中的。当回溯挖掘那曾经存在过的一点一滴,记忆也许模糊不清,也许有偏差,也许是有欺骗性的,但并不妨碍我们去追忆。那就是生活,那就是我们的生命轨迹。

    记忆会慢慢凋零,文字不会。文字可以佐证,我们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典典的蟹妈:哈,又开始怀旧了。电影院、新华书店、粮油店、国营商店,一个个承载着记忆的往日建筑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会消逝,有的换了新颜。无论如何,我们都回不去了。
        好在还有文字,可以记录。
      • 一点文字:算是沙发
        一点文字:@菩拉 :heart:
        菩拉:@一点文字 ☺
      • 菩拉:昔日生活过的那座小镇已经不存在了

      本文标题:有人在回望故乡时,是没有故乡可回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en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