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课程安排,今早一二节应该有微电影课,我也满心期待的。
结果一大早我突然收到消息,说暂缓一天,下周才能上课。
我又能多睡好久的懒觉了。
不过最近失眠,我还是早起继续完善我最后一篇读后感,有关《废都》的。
这篇完成,6个党务工时也大抵向我敞开怀抱。
上午第三、四节是毛概课,带我们课的是一位类似地中海造型的中年眼镜男老师。
因为是第一次上毛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堆我认为是废话的废话,就是迟迟不进入正题。
我和旁边的同学听得是昏昏欲睡,上课的节奏太平了。没有听下去欲望。
只有“卷神”依旧积极,抢着回答问题,他上学期期末德法课没考到最好,这次他势必要拿到第一。
我是卷不过他了。
下午和朋友去操场给高三学生拍祝福视频。
一开始我没记住词,文案前天写完我就干别的事去了。现在临场背了几遍就开拍,最终效果还行,后面我用剪映放个背景音乐,加点开头结尾就行了。
时间很快来到三点二十,我辞别朋友赶去上“新闻”课。
老师蛮年轻的,来学校不满一年,是个老二次元。戴个眼镜,长得斯斯文文,讲起课来也十分生动,他将新闻学分成十二个宇宙,然后带我们一一探索。
他告诉我们新闻四步分别是采、写、编、评。又跟我们说新闻学的五大用处。
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他谈到新闻理想这节时放在PPT上的这句话:
我如果不能决定我可以写什么,但我至少可以决定我不写什么。
还有他提出一个问题:假新闻为什么会迅速传播开来?
有同学说是因为具有矛盾冲突,我认为是足够有戏剧性,能够引人争议。而老师接下来就引出一个理论:沉默的螺旋,即对相反意见的镇压。
最后还告诉我们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假。
这个老师,我爱了呀。
课闭,已到饭点。我却去隔壁图书馆借书去了。
最近图管会又搞了个活动,只要在2月21到4月30日期间借三次书,每次五本,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到手机上进行读书感悟打卡。
最后凭借借出记录和打卡即可获得三个工时。
我承认自己对工时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我在图书馆拿了一些哲学书籍,如《柏拉图对话录》。
进入到大学,我感觉自己活得越来越俗,那些我曾经追求的文人志趣全都被学业压力和冰冷现实挤压消亡。
我终究再做不回小孩了。
我还把这个消息分享给我班一个同学。她对这也挺积极。
原先我是不会这样子做的,因了从高中毕业后,我几乎再也没跟女生说过话。
只是这几天突然和她聊起来了,着实让我自己吃了一惊。
我自己什么性格我清楚,聊几句可以,多了我就只会尬聊了。如此这般,倒不如不聊来的痛快。
本来和她说好一起借书的,结果是我爽约了。
后来她也来了,我帮她把书在自助借阅机上登记好。
随后一路闲聊,到了各自寝室后,又不自觉聊起了写作。
她说,她想开始写小说了。
我说,那我当你第一个粉丝。
我一直认为她是位很有灵气的女生,妥妥的天赋型选手。她犹爱张爱玲的小说,恰巧我前不久也写了一篇有关张爱玲的文章。
她说,你最后结尾段写得真好。
但在她面前,我是万般不敢班门弄斧的。
这么些年,在学习上走了非常多的弯路。到头来,只发现自己写文章还差强人意。既出于无奈,又萌生期待,最后走上了学新闻传播的道路。
不管前途灿灿或漫漫,此时此刻须谨记——不负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