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起,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
脑洞大开的网友们纷纷打开课本对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杜甫时而扛着水桶,时而弹奏吉他,时而变身福尔摩斯……网友们说:
“杜甫很忙”。
杜甫忙不忙真不好说,但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杜甫很穷”。
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吟唱:"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想象一下一个枯瘦的老者,被秋风卷走了茅草屋顶的"三重茅",漏屋又逢连夜雨,寒夜中他们一家人冻得瑟瑟发抖,那情景多么凄凉。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一个显赫的士族。祖父辈身居高位,家庭环境优越。
二十四岁那年,杜甫参加科考落榜后,在齐鲁大地上游历。三十岁取杨氏,杨氏出身官宦,贤德有才。
婚后三年,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遇。这可真是中国诗坛上的伟大相遇。
杜甫带着自己的诗篇前往长安,求取功名。但一耗就是十年,并未入仕。
没过几年他父亲过世,他的曰子就渐渐难过起来。后来在韦见素的帮助下得了一个八品官职,当时他已四十四岁。
然而没几天,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太子李享在甘肃即位,为唐肃宗。杜甫安顿好家人,只身北上,投奔肃宗,半道遇上叛军被俘。
被困两年杜甫冒险逃离长安,投奔肃宗,被封为左拾遗。杜甫回乡省家,已经44岁的杜甫没有衣锦还乡的喜悦,但也有终于有了一份养活妻儿的工作。
谁知道,他正心怀忐忑的走到家门口,突然听到一声接一声的凄惨哀嚎,原来他的幼子竟然被活活饿死。
杜甫万分悲切,联想到自己这十余年来在长安的见闻,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且正直的杜甫不谙为臣之道,不久触怒肃宗,被贬为管理兵器仓库的小科员。
那一点工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乾元二年,关中大旱,杜甫一家又断了粮。他只得带着妻儿几经辗转去了成都,投奔在当地做官的朋友严武。
一家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但还是生活拮据。
家里有时揭不开锅,正在长身体的儿子吵着要饭,在门外哭号。有诗为证:"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到了秋天,杜甫的茅屋被风雨所坏,饥儿老妻,彻夜难眠。这就有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饿得实在没有办法,杜甫只好拉下面子,给彭州刺史高适写信: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高适不忘旧情,从百里之外送米来接济。在成都住了四年,严武去世,杜甫离开成都投奔夔州的朋友,在朋友帮助下生活才慢慢好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