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话说的就是顾炎武的经历。
官僚叶方恒看中了顾家的房产,想吞为己有,但是遭到了顾炎武的反对。
为此叶方恒怀恨在心,诬告顾炎武和沿海一带的反清力量有往来,并借这个由头把顾炎武抓进了大牢。
顾家人为了救出顾炎武,找到了大官僚钱谦益,并且以顾炎武的口气写了一张门生帖子,送到了钱谦益的府上。
顾炎武被放了出来,当他得知家人给钱谦益送了帖子之后,气得脸都变了色。
但是顾炎武心里很明白,家人也是为自己的事,不但受累,还要低声下气的去求人。
那钱谦益是民族败类,家人这样做就是丧失了气节,没有气节还怎么能叫人呢?
顾炎武向家人解释了他的想法,最后坚决说,家人不去收回门生的帖子,他就走到大街上去贴告示,去声明自己不是钱谦益的学生。
家人没有办法,只好向钱谦益那里,把门生帖子要了回来。
我们都知道,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顾炎武从小博学强记,他怎么样读书的?
家人为他请了四名声音洪亮的士子坐在旁边,他自己面前放了一本经书,另外四名时子面前放了该经书的注疏。
他先叫一人读一段,然后与四人辩论再记一遍,再教第二人读一段,然后与四人辩论再记一遍。
以此类推,顾炎武每天温习经书200页。
听说顾炎武从小到大手不释卷,离开家门的时候,总是骑着一头跛驴,用两匹瘦马驮着几箱书。
每到一个地方,遇到酒店茶楼的时候,就叫身边的老仆人去买酒,二人对坐痛饮,同时咨询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好揪着当地的地理山川。
如果遇到不一样的时候,他就会打开书本验证,一定要弄清楚了才罢休。
就是因为这样的学习经历,顾炎武才成为学问渊博的大家。
听闻王士祯珍去拜访他,当场让顾炎武背诵了一首古乐,顾炎武当即背诵,一字不差,满座惊讶!
我们所熟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个句子,就是由顾炎武提出来的。
顾炎武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祖父告诫他,不能够浏览一遍就完事。
这话让顾炎武领悟到,都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情,必须认真忠实的对待。
从那以后,顾炎武读完《资治通鉴》,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还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都要写一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又会成了著名的《日知录》这可真是难得的读书楷模呀!
想起来顾炎武的名字,是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顾炎武。
又因为自己的旁边有亭林湖。被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儒。
顾炎武一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在晚年的时候,治经重考证,开创了清代的朴素学风气,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