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7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5-01-04 05:28 被阅读0次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73

【原文】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释义】这一段首先提及对待生死的态度。一般人往往悦生而恶死,庄子则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以丽姬之例,表明通常对待生死的态度,并不合乎生死的实际情形。丽姬出嫁晋国之初,悲伤涕泣,但到了晋国宫殿,享受荣华富贵,从而后悔当初不该如此伤心。恶死而求生者,与当初的丽姬可能无异。

这里涉及究竟如何对待生死的问题。对庄子而言,死亡并不是一种需要畏惧的归宿,从人的存在这一角度看,死可能比生更好,此所谓“更好”,不是在宗教意义上可以达到天国或实现精神的升华。庄子更趋向于从齐物和自然演化这一过程看待生死。

在齐物的意义上,生与死的界限本身并非截然分明;从自然的过程看,生死则表现为自然循环的不同环节。庄子在《养生主》中谈到老聃之死时,便指出:“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即老聃之生与老聃之死,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在《知北游》中,庄子进一步从形而上的层面对此作了论证:“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在此,人的生死即被视为气之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死”的意义,具体即表现在以自然的方式参与自然的过程,就此而言,它与“生”相比,并无任何逊色之处。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显然基于对生死的上述理解。

相关文章

  • 经南华老仙天书指点,张角兄弟会使法术,刘备巧用啥招破其阵法?

    经南华老仙天书指点,张角兄弟会使法术,刘备巧用啥招破其阵法? 【经典名著解读之“三国”系列文章:005】 屡考不中...

  • 浅谈庄子的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又名《南华经》,它是道家经典著作,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

  • 《南华经》

    道教的宗教理念汲取了道家思想的精华,不仅神化了老子和《道德经》,而且把庄子演绎为一个神通广大的道仙,《庄子》一书亦...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9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2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3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4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5 重温...

  • 《三字经》为何是蒙学经典?

    《三字经》为何是蒙学经典? ——《知道几句三字经》解读 裴鹏程 前言 今天为你解读的...

  • 解读风水经典《葬经》(一)

    解读风水经典《葬经》(一) 《葬经》内篇 四库全书版本 风水学经典《葬经》注解(1) 【原文】葬者乘生气也。 【注...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6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7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8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9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4...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1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2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3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4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6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7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8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9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1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2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3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4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7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ub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