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冷颜
世上的人有千千万,活着的方式也千千万。
人活在世,能与你觥筹交错的不一定是挚友,也可能是利友;能给你讲经的不一定是真心,也可能是目的;能推你前行的不一定是同盟,也可能是敌军。
一程山水一程心路,一个人在赶路的时候,别人眼中的开心,或许并不是真的开心,自己过的开心,才是生活的本质。
在这程路上,有人能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有人能心若猛虎细嗅,面似冰霜平静。
有人能沉默寡言独行,心却炽热明晰。
一个真正丰富的人身上,总能找到这些迹象。
1.干净的圈子
一个人的前半生如果是加法,那么他的加法表应该是有限的。
大学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加好友。认识一个人最初那一刻,只要知道了对方的名字,能说上两句话,便马上掏出手机,微信扫一扫来一套。
看着通讯录里逐日剧增的人数,100,200,……,1000,甚至更多……
就会自以为是的心满意足。
后来才发现,流连于庞大的微信好友圈,并不代表就会有庞大的人际关系。
毫无原则的交友,与滥交无异。
一个人的后半生,还应学会做减法。
减掉不必要的关系,减掉不同频的人,减掉不需要的饭局,学会把圈子缩小,把圈子精进,把圈子变得高端。让自己拥有干净的圈子,同频前进的伙伴。
减掉毫无意义的奉承,减掉勉强从众的迎合,减掉家长里短的八卦,学会给圈子画边界,把圈子的质量变高,把圈子的容量变小。让自己拥有规律的生活,有趣的灵魂。
罗宾·邓巴发现一个有趣的定律,即“150定律(Rule Of150)”(邓巴数字)。
定律指出:人类社交上限人数是148人,即包括互联网社会工具在内,一个人的交往对象最多大约是150人左右。其中能够进行深入交往的约20人,而最深交密友为5~7人左右。
人的心智能力决定,150人开外的连泛泛之交都算不上。
内心真正丰富的人,深谙此理:圈子无需太大,干净就好。知己无需太多,一二足矣。
越是简单干净的圈子,越能带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越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咀嚼生活。
有句话说:“丢弃生活中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圈子也一样。
2.干练的言语
青蛙、蛤蟆整天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回乾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大家就知道是天亮了。
《琼瑶佩语·修己》中有这样一句话: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话说多了并没有好处,话——要说在点上。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提出的斯坦纳定理指出: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只有耐心地倾听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说得过多反而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无话可说时,要闭嘴。切莫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这是修渡。
修的是身,渡的是气。
不足笔墨时,要闭嘴。切莫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此乃修渡。
修的是识,渡的是关。
未知全貌时,要闭嘴。切莫耗子磨牙—没话找话。这亦修渡。
修的是己,渡的是心。
当一个人开始学会闭上嘴巴,打开耳朵,睁开双眸,沉静思考的时候,他的内心,定不会是空虚的。
我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破自行车哪都响就铃子不响。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言则必重,以解实题而立。
沉默,是一种风度,亦是一种气度。寡言,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厚度。慎言,是一种宽度,更是一种温度。
内心丰富的人,会越活越有度。
3.充足的储备
足食,则心定,心定则无后顾之忧。
足金,则思安,思安则有展拳脚意。
足知,则人立,人立则行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内心真正丰富的人,当食果腹有余粮,金可挥有所储,知可运有所创。然日积日累,愈发沉稳气足。
能力驾驭不了目标,是历练不够。
才华撑起不了梦想,是书读少了。
拥有充足的储备,是要有赚钱的能力,理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没有一颗时刻学习的心,就会有一个被社会淘汰的未来。
没有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就会有一个被现实打败的躯体。
没有赚钱的能力,就会有一个捉襟见肘的生活。
没有理财的能力,就会有一个混吃等死的现状。
储备,不只是储备硬实力,更是要学会储备自己的软实力。
储备健康,储备食量,储备金钱,就是储备硬实力。
储备知识,储备技能,储备能力,就是储备软实力。
软硬兼施,才能事半功倍。
内心越丰富的人,越会“精打细算”,越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越舍得给自己花钱。
鸡蛋从不应该只放在一个篮子中,储备,也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方向。
愿你在人生这一程山,一程水的跋涉中,能学做减法,还自己一个干净的圈子,学会沉默,给自己一份难得的沉稳,学习提升,留一份强大的储备。
待时机成熟,定能展翅翱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