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经典的取舍

作者: 笙歌散后人易倦 | 来源:发表于2020-08-27 18:26 被阅读0次

书法的经典表现在艺术的多元化,延续性。崇仰经典、法求经典,应探求书法经典产生的渊源和发展历程,借以增进学识,致以良知、求诸建树。人们崇尚经典,唐以前大致呈现“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从秦汉辉煌、到魏晋变异,五种书体相得益彰,共同谱写了艺术发展的光辉篇章。见贤思齐,求索不已。

唐以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书坛关注经典多聚焦于行草书,二王书风渐成主流,无形中导致形成了书体之间的局限和书风的狭窄,其负面影响已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一)突出行草导致其他书体艺术发展严重失衡、滞后。

(二)单学行草必然忽视对其它书体的研习。

(三)“格守定则”膜拜二王,导致“千人一面”,格辙雷同。只见手法、不见性情,书法格局越来越小。其实二王一生实践“似我无非新”、注既不定、高贵变通的书法理念,在“变中求进”。后人书家往往陷入在“定中守旧”的误区,书家的悲哀?经典的悲哀?经典有其“崇高典则”的特征,但却不可视其为“戒律”和“定则”。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经典书法的变,属非固定“模式”,师古、师法、师心,融会贯通方能触类旁通,才能体会书法经典之博大精深。

经典书法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意义,成为后人学书的范本,经典书家成为大众顶礼膜拜的对象。经典给后人以规矩、以启发,有助于书家提高技艺,增进审美意识。

齐白石语:“学我者死、判我者生”。临帖、模仿是书家走向成功的初级阶段,知有所取、知有所舍。才是书家学习经典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书法的终极目标应是书家个性的变通与创新,对经典的理解还应持动态的活性观点,因人而异,与时俱进。经典之作无论从形式、技巧到精神境界只有达到了超常的高度,其历史地位与审美价值才会被社会所公认。

在星光灿烂的书法历史长河中,“经典书家”或“经典书法”可谓屈指可数,他们探文墨之妙道,索万物之元精,建立书家对书法艺术本质语言独特的理解和创造。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健还在于对书法本质精神的独特把握和阐释。抛开中国书法经典、背负中国书法负载的民族文化精神,完全以一种异域文化体系眼光来审视中国书法,其创新前途未必光明,同样,完全向古人看齐,照抄古人,将经典的意义僵化也是不可取的。历史上书法的翻版也许会带来一时荣誉,时间以久多半会被历史淹没。

相关文章

  • 书法经典的取舍

    书法的经典表现在艺术的多元化,延续性。崇仰经典、法求经典,应探求书法经典产生的渊源和发展历程,借以增进学识,致以良...

  •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的时候,他们便面临了不同的权衡取舍。最经典的取舍是在”大炮与黄油“之...

  • 游国学馆

    国画室 硬笔书法 经典诵读 毛笔书法 古琴

  • 袁瑞红漯河网络初级六期坚持分享第1192天《取舍》

    明天贝贝要去参加书法考试,今天通知明天参加诗词大会的初赛,时间刚好重叠,我知道孩子难以取舍,书法考试时间是...

  • 书法老师的意义

    学书法,宜有老师做杖。各种机缘巧合,成了别人的书法老师,一声老师就是一生的承担。 学生对于书法,从哪入手要有取舍,...

  • 抄《心经》,得懂得九个层次。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历来书法家抄写的经典内容之一,书法史上留下了很多书法名家抄写的《心经》,都是经典书法名品。 ...

  • 爱上经典书写有道

    简介 爱上经典书写有道 悟求书法之道 书法永在于生活 书法是“生话—文章—笔墨”的相互碰撞...

  • 环县育成书法

    传承经典培养兴趣——育成书法寒假书法培训班火爆招生啦 重温经典 科学辅导 授人以渔 终生受益 培养情操 锻炼耐力 ...

  • 舜公郑金锋书画呓语(七)

    经典的书法作品,可以超越时间的局限而永恒存在,当代人可以对古代经典书法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阐释,甚至是批评...

  • 经典书法礼赞

    赏书界先贤佳作,感中华书道灿然。赋小诗聊以寄怀: 经典书法礼赞 瞻仰书界先贤, 人人功业非凡。 真草隶篆竞秀, 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经典的取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dc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