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论语
《论语》述而篇第五章

《论语》述而篇第五章

作者: 林夕1林夕秋阳 | 来源:发表于2019-10-14 08:19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钱穆《论语新解》:

    吾衰:年老意。梦见周公:孔子壮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时或见之。

    年老知道不行,遂无复此梦矣。 

这一章,孔子更贴近了我们的生命。孔子在晚年有这样的感慨,说:“啊!我已经很衰老了。”那孔子的衰老从哪里看得出来呢?他说我很久或者不常常梦见周公了,已经很久没有再梦到周公了。我们现在“梦周公”,其实是一个开玩笑的话,是一个比喻,就是打瞌睡,这里的“梦周公”不是,就真的是梦见周公。为什么孔子用梦见周公与否,是不是梦见周公,来看自己的壮或衰呢?周文化是三代文化的集大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文化的开创者,其实就是制礼作乐的周公,所以周公就代表礼乐文化的一个体现跟开创者。所以梦见周公,其实就是孔子要复兴周文化。念兹在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整天都在想着如何兴复周文化,如何改善礼坏乐崩的现实的一种状况。所以孔子在青壮的时候,应该是常常梦见周公的,那表示孔子当时是有雄心壮志,而且是身体力行。等到孔子晚年,年老力衰了,在复兴周文化这件事情上,外在的条件,也没有办法提供一个良好实现王道的条件。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最后在郑国,被喻为丧家之犬,一事无成几乎就回到了鲁国,在晚年回到鲁国,六十八岁回到鲁国。那最后生命的几年呢,他就透过教育弟子,透过删定三代文化的经典,就是编订六经,这样的一些工作,来传承自己王道的理想。从孔子晚年的这些行谊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确实没有办法及时地把周文化精彩的礼乐文化、王道的理想,实践在春秋末年——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个昏君乱相居高位的时代。可是孔子那种兴复周文化,想要提升自己生命,想要饶益所有的人,甚至饶益后代的人,这样的壮志,并没有丝毫的减损。也就是说,体力可能不行了,实现理想的环境也不在了,也没有出现,可是孔子“老骥伏枥,还是想实现理想,想传承文化精华、圣贤智慧,这是一种庄严的宣誓。所以这一章是讲一个圣者一生持守。

前面五章,第一章,是孔子对自己学习的一种大方向、大原则,怎么传承、承接出、承接住古圣先贤传统文化的精华跟智慧的一种态度跟方向;第二章,在这个态度方向之后提一个具体学习的一种心态以及内涵,那个心态就是默而识之,内涵就是学跟诲,自利跟利他的学习,不管自利利他,都是在一个精进的态度上面;第三章,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自己的学习,就是自己担心什么事情?那孔子所担心的就是修德为核心开展出来的修德、讲学、徙义跟改善,那整个总结起来,其实是德行的一个修养,以及生命提升的一个学习;好,那第四章,换成另外一个角度,说孔子不是一个虽然承担重大的志业,荷担先圣先贤的使命,可是呢,他其实还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从容、快乐、轻安、自在;第五章,从孔子的慨叹——不复梦见周公来看,孔子即使到了晚年,体力衰损了,可是那种豪情壮志,其实是没有一分减损的。

所以前五章,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传承文化上面、个人学习上面的一些方法跟内涵;另外可以看到孔子在平常时候的一种行谊表现,以及孔子那种坚持初衷、执意不悔的一种坚持跟豪情;那整体来说,这些篇章都可以看到圣人的气象,以及圣人的学习。

《论语》述而篇第五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第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el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