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精力管理》,作者是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我对“精力”有了全新的理解。
两位作者对精力重要性的认知始于对专业体育的案例研究。
30年来,他们一直与世界顶级运动员合作,精确剖析是什么让运动员在高强度高竞争压力下保持高水准的表现。他们最后得出结论,精力才是完全点燃才华和技能的重要方式。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普通人比职业运动员更需要精力管理。大多数运动员每年有4-5个月休整、成长的假期,而我们普通人的休假一年加起来也不超过几周,而就是这几周的休假也很难做到完全放松,有很多人不得不把工作带到休假中。
并且职业运动员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奋斗之后,基本可以保证一生衣食无忧,而我们可能要从年轻时一直奋斗到退休。所以在现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如何能保持最佳表现、同时又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呢?秘诀就是保持良好的精力。
什么是精力?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精力来源于四个方面: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体能是维持良好精力的基础,而意志精力为所有层面的行为提供动力,带来恒心、激情和投入。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精力是可以随用随取的,事实上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一点点耗尽我们的精力储备。
想想那些经常熬夜、马不停蹄连轴转的人。熬夜之后,第二天即使睡上大半天,还是无法缓解身体的疲劳感和精神上的萎靡。还有一些人第二天也无法放松,只能依靠咖啡和高热量食物,强打精神。岂不知短暂的兴奋之后,是对身体长久的伤害。
人生不是一次长跑,它应该像短跑一样既有全情投入的冲刺,也有爆发之后的放松。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日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
比如肌肉,我们要针对性向它施压,挑战它的极限。 肌肉在正常范围内使用,并不会增加力量,还会随着年龄逐渐衰退。通过突破极限和休整恢复,我们可以在各方面获得成长。不但是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均是如此。
我们的意愿和自律性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薄弱,想想那些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还有那些健身计划,最后往往以失败告终。如果某件事情每次做之前都要思考,那很难做到长久坚持。
所以我们要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即仪式习惯。
为什么我们每天早上起来洗脸刷牙毫不费力?那是因为长久以来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仪式习惯的优势在于确保我们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减少意志精力消耗,把它节省下来用在其他更重要的方面。
最基础的精力源来自身体,最重要的精力源来自意志。
意志精力源于价值取向和超出个人利益的目标。
意志精力的更新来源于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启发和重获。
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而现实是,我们太过忙碌,无暇探寻生命的意义,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动驾驶模式,只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很少有人真正追寻过生命的意义。
我们并不知道,其实生活只是我们价值取向的载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只有明白我们的人生价值,确立人生的目标,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才能继续走下去。
说到树立目标,作者说,目标可分为两种——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外部目标是我们对某种事物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欲望——金钱、社会地位、认同感、权利甚至爱情。而内在目标则是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它能给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感。而且研究发现,内在目标能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这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究竟要从什么方面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而言之,《精力管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在于,要建立高产出、全情投入的能力,就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就要从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原则入手,除了精力管理的四个原则,作者还告诉了我们管理精力的三个步骤,并且书后还有精力管理训练提纲等实用性的资料。关于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去深入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