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尝试用复盘体来写个故事。那这个故事呢,不算太新鲜,但是也很新鲜,因为就发生在昨天。就是我在共读群里面第一次领读。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因为我觉得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比如预判思维,比如换位思考,比如共情,比如,是否默契与合作的次数无必然联系,再比如,对墨菲定律(后附)有了更深地了解。所以昨天及时小复盘了一下,今天决定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全面复盘。
先说一下故事背景,我们的共读群每周会出一周书单,每天都会拆一本书。有领读者负责出文字稿,朗读者进行同期传声,还有专人负责做当天的海报以及导图等资料,之后还会有人专门来做点评,所有共读资料都会上传直播间。在这里面领读是这个小组的核心,他负责接任务,然后去邀请其他成员,统筹安排各项分工。
昨天,刚刚复工的我们,还没有从悠闲的假期中完全恢复过来,就已经投身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一直没有人去领任务,群主就问我可不可以救个场!
略做思考,看了一下待办事项,就接了任务。接下来就要攒局了,杂草青自告奋勇来点评。后来我有邀约了几个人,都因为忙碌没有办法抽出时间。
然后一咬牙,那就自己来吧,反正分享的时候我也做过自己的学委,现在只不过是把声音和文字的顺序颠倒一下,勉强还可以应付,这两天也正在练习竖屏导图,还差一张完整的作品。在放假期间,海报也有学着做起来,虽然对自己的审美没有信心,但是将就用还是可以的。
杂草青后来有改做朗读官,还很贴心的做了海报,后来才发觉,复工之后的海报竟都是她做的呢。这样整个领读的过程是完整的。至于点评,到了晚上临时邀约也未尝不可。
其实,我很想领读一本我读过的书,但是原谅我读书太少,所以也一直没有领读。由于书是我临时选的,所以需要先把素材收集起来。
然后我选择先做导图,因为第一次做完整的竖屏导图,操作还不熟练,对整体的时间把握不是很有信心。而我对自己的写作输出还是很有把握的。再说导图出来了,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基本上也就完成了。
中午没有午休,一直在做导图。但是没想到工作有了临时任务。于是本来充裕的时间就稍稍有一些紧张了。竖屏导图对思维的训练要求更高,所以几乎花费了比平时多两倍的时间完成。然后和微甜确认后续直播间上传资料的相关事宜。
直到晚上6:30,我才有时间动笔写领读稿。这其中又出现了一点小插曲,由于我两根充电线都没有带回家。所以我的手机已经没电了,我不能用语音输入了。只好改用电脑打字,直到七点多钟才完成初稿。
由于杂草青也是第一次朗读,于是我做了几次校对。由于我一向“严谨”的写作风格,而且又没有采用语音输入的方式,所以错别字不多,我是读了三遍,尽量把文字改得口语化一些,免得读起来拗口。
之前听群里其他领读和朗读的配合,对分段也做成了适合朗读和手机观看的处理。开场和结尾也做了两个版本(领读/朗读)。字数控制在了1700字。本来还应该再写一些。一来时间不够,先完成再完美吧;二来结合之前的领读,也怕时间太长。在领读前20分钟,我把稿子给了杂草青。这次也有看到二小姐主动请缨为我们点评。而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杂草青和我表示还在路上,可能会稍微晚一点。我让她别着急,方便朗读的时候和我联系,我们再去!然后在朗读之前我们一直有联系,她一直有汇报她的动向,也有在群中和大家做了说明,其实正式开始也没有晚几分钟。但是通过这一件小事能看出来,杂草青是一个非常有交待的人。
和前期的紧张准备、意外频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个领读的过程异常地顺利。我在电脑前面发布文字的时候还有再去读,看到不通顺的还会改,这也是一直以来做分享养成的习惯。而杂草青虽然是第一次朗读,但是表现非常得稳,而且语气控制得非常好,整个朗读非常得流利、顺畅。一段文字,一段朗读交互跃出屏幕,可谓是珠联璧合,竟然比预计时间更早完成。
本来之前我和她沟通,如果时间太长,我就酌情删掉一部分。而结束的那一瞬间,杂草青意犹未尽地问,这么快就结束了?我也感觉似乎应该把我本想表达的那些话都写下来就完美了!
后来杂草青的语音合成是7分钟。这让我对我们之间的配合有了量化概念。也给我下一次领读提供了数据支撑。
大家也有对我们的默契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本次领读算是圆满完成了。老师甚至就书中提到的1万小时理论,又即兴作了一场刻意练习的分享。我们这应该算是抛砖引玉的成功典范了吧。最后,我将所有资料上传直播间,本次领读闭环成功圆满收官!
作为复盘体故事的收尾,当然是要总结一下规律了:
1.重要的事情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并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变数:对于不熟悉的事,我们一定要预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虽然我对自己的写作时间非常有把握,但是当接二连三的状况发生,仍旧会让我有些手忙脚乱,关键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2.先完成再完美:从连书都没有选定到最后完成领读。不到12个小时。期间,我完成了本职工作和临时任务,拆了一本书,做了一张导图,输出了一篇1700字的文章。对于这件事本身的效率我还是满意的。但是算下来我在共读上花费的时间长达六个小时,它仍旧挤占了我本来要完成写作作业和其他代办的时间。先完成再完美的思维,在我这里还是没有体现得淋漓尽致。对首次竖屏导图秀还是过于执着了一点。
3.共情与责任:最初的任务只有我和杂草青两个人。在领了任务之后,我们并没有去做更进一步的沟通,但是她很快地出了海报,我也做了导图,算是在不言中,默契地完成了海报官的任务,这是彼此的一种信任,这也是一种工作态度的体现。既然接了任务,无论份内份外,能做几分做几分!我们都可以站在全局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整件事情,才能够有最后完美的展现。
4.当我接了任务的时候,我是有对各个环节做了大致的一个设想,但是并没有想太多,因为如果想太多,我可能连接的勇气都没有!我只想向自己的极限挑战!我对其中大部分的环节都是熟悉的,这得益于我前期的准备!
但是没有实际操作过一遍的时候,仍旧没有那么具体的概念!总想着能有一个合适的契机再去完成!但是设想永远也不能做到百分百,看似简单的问题,看似周全的准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复杂”!也只有亲自去做、去体会,才能够精准的把握每一步!
所以“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金句已出,本文结束!
下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内容: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墨菲定律、墨菲定理。
墨菲定律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如果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你的新地毯上,它两面都可能着地。但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常常是有果酱的那面着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