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醒来,翻开简书,一篇《职场三大悲》唤起我强烈的共鸣。
文章出自新青年文斋,作者47岁,具体姓名不详,从过往文章内容来判断,目前就职于魔都。
作者首先把普通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35岁之前为职业生涯早期;35-45岁为职业生涯中期;45岁以后为职业生涯末期。
截止目前为止,这三个阶段我都已经经历。
作者又提到:职业生涯早期,是人生奠定基础的时期;职业生涯中期,是人生的黄金期;职业生涯末期,是享受人生或者生活更加苦逼的时期。
这三个阶段的类似经历,我都有过。
本篇文章作者的核心论点是:职业生涯早期无进取之心,中期无用武之地,末期无安身之所,此乃职场三大悲。
这三点唤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20岁,我中专毕业分配至某国企质监中心任技术员,在当时是一份非常体面并相对安逸的工作。
由于自己学历起点不高,业余时间我坚持自学,满三年服务期,单位允许参加成人高考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凭借自己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以远超过分数线近300分的成绩录取到某药科大学,此学校是国家药学类两大名校之一。
25岁,结婚后为解决两地分居,我跨省调动至某医药公司后,虽然当时已经是助理工程师职称,但却只能从基层做起。
首先是在柜台卖药,得益于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卖药同时我还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用药咨询和药学服务,那个年代,民营资本开始允许进入医药行业,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逐步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有远见的医药公司便开始了重视招募并培养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这个阶段,我完成了结婚生子,专业学历、职称、任职资格和驾驶执照的积累。
20-33岁,国企的工作经历,是我对标职业生涯早期的进取阶段,这为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岁,国企改制,我第一批主动完成身份置换,由国企国家干部身份转换成合同制企业职工身份后,加盟师兄的民营企业-某连锁药房。
在这个企业工作了近4年的时间,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入职一个月,我通过竞聘演说,从基层店员顺利晋升为店长。此后3年多的时间,我便由师兄亲自带教,完成了从基层员工到中层管理者的跃迁转变。
37岁,我因为家庭发生变化,不得已需要转回原籍生活,主动离开了这家企业后,无空窗期的入职老家某大型药批。
在这家药批工作6年的时间,是我从中层管理者快速成长为高层管理者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为企业创造了行业内有目共睹的价值同时,个人也实现了涅槃重生。
37-43岁,这六年的时间,我对标这篇文章里的职业生涯中期,算是有用武之地吧,这的确是我职场的黄金期,虽然有点短暂,但是哪能事事如意呢?
42岁这年,因为宏观调控,企业资金链断裂被迫破产,我们便成了本篇文章中的职业中期失业人员,这个年龄,重入人才市场,的确没有任何的竞争力。
好在企业鼎盛时期,我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好友出手相助,以他行业内的名望做担保,帮我推荐到某小型药批。企业创业初期,业务模式不成熟,规模不大,人员也很少,我再一次从最基层做起,即便是给了我高层管理者的职位,大到参与企业规划,小到打扫厕所,我也必须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企业老大很赏识我,我们相处愉快。
只不过随着行业大政的调整,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我可以预见到结局,便向老大提出了辞职。
老大挽留无果,我也在为企业最后尽义务近2年后离职,这一年我已经46岁。
44岁时,我被行业内德高望重的老大哥推荐到某企业,最初以顾问身份,协助做些专业管理。两年后,我从上家企业办理完离职后,正式接手本企业的专业管理,至今已经6年了,我为企业做了显著改善和提高的同时,49岁时也逐步退居到二线,慢慢淡出重要管理和决策。
这个阶段,我对标本篇文章的职业生涯末期,算是有个安身之所吧。
我作为一名普通职场中人,职业生涯三十年,基本与作者提出的职场三阶段完全对标,以此记录并分享,自勉同时也希望对前辈后人有些许借鉴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