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是我读过的最平实的一本时间管理励志书籍了——没有假大空的口号,没有你这么做就一定能做成功的过度渲染,作者只不过在用事实云淡风轻的描写出一个将时间管理做到极致的人的一生。
柳比歇夫是一个“极端”的时间记录者,我之所以用极端,是因为他无休无止的进行自我工时标定,任何活动——休息,看报,散步,他都记下时间,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前后误差不超过五分钟。
从一九一六年到一九七二年他去世的那一天,五十六年如一日,柳比歇夫一丝不苟地记下他的时间支出。他的历史长编一天也没有中断过;连儿子的夭亡也挡不住他在这份没完没了的结算表上记上一笔。即使是小儿子去世,他都不带任何情绪的将时间完完整整的记录。
这个社会上处处存在着不平等,但唯有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有些人一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去了,回望一生根本不知道时间去了哪儿。但有的人,例如柳比歇夫,在他的一生当中却做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事情。
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作品。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相当于一万两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二轮,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三十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一九五五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三十五篇地蚤标本,共一万三千只。其中五千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五倍。
如果不是作者在开篇就说过,这是真人真事,而后我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搜索引擎搜索出了此人,我是万万没法相信一个人的一生竟然真的可以做如此多的事情。
一,利用他自创的“时间管理法”。
柳比歇夫从26岁一直到82岁去世,整整五十六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写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但他的日记实在是没什么内容,甚至称不上是日记,顶多就是记录着当天干过的事情,用了多少时间。他本人也并没有要求别人承认这是日记,他认为他那些本本都是“时间统计”,他在利用他的方法统计支出时间。
以下,就是柳比歇夫的日记结构: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他将工作中的任何间隙都刨除掉,他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曾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他会在每天结束前做一次总结,每个月做一次小结,每年做一次年度总结。他将他这一年所有的事情分类,分析时间和次数,例如游泳四十三次。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能准确的掌握他这一年的时间都去了哪儿,在哪个项目上花费了最多时间,在哪些事情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在做下一年计划的时候,可以有效的更正和提高。
二,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时间。
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那些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演算习题。他规定,短距离,二三公里路,最好步行,省得为了等车浪费时间、损害神经。步行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反正需要散步。
他就是这样,除了无时无刻不在记录时间外,他还要将每一分每一秒最大化的利用起来。对柳比歇夫而言,每一分钟,都是被充分利用的一分钟。
三,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人的一生可以每日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也可以像柳比歇夫一样做出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用他那看上去有些变态的时间记录法,将他的一生分毫不差的记录了下来。
我们需要记录时间,需要分析时间都去了哪了,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更有意义、对我们未来更有帮助的事情上。
今年年初我开始学习时间管理,下了许多APP来帮忙管理时间。说实话,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无声无息的来了。我发现同样的时间,我却做出了更多的事情,仿佛时间在我这里悄悄的开了小灶,给我延长了些许。
只有认真对待每个24小时的人,才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