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十一章 “有”与“无”的智慧

《道德经》第十一章 “有”与“无”的智慧

作者: 谭谭Hetty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09:20 被阅读0次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学到了什么?

    1,三十辐共一毂,这里当中的重心点(圆心)是我们自己的位置,周围的辐条,每个点,都是围在我们周围的支持者,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作用,他们都是关键,要有平等心对待;我们需要练习,只有我们身心合一,心量扩大,坚定坚持,才能守住自己的重心不变,才能调动周围的支持者。

    2,“无”,在“无”的状态的时候,是千变万化的,能展示,能装下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能框死,不能限制住自己;我们要将“无”的空器变大,才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之所以留不住钱,就是因为没有大的内心容器去承载;身心合一,可以使我们的心的容器变大;心量变大才能厚德载物,才可以解脱痛苦,也可以斩断轮回;

    3,“有”,喜欢使劲抓取各种东西,去争;在“有”很多的时候,“知”就会少,会蒙蔽智慧,分辨不清,所以不要什么都学,给心留出“无”的空间,同时要让自己的心体变大;(1)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学太多,就会封闭他的心,长大后他的觉知就会很低,没有分辨力,要让他主动思考;(2)老板“有”太多时,不要直谏,他不懂分辨忠奸;

    4,“有”是表面,“无”的价值更大;我们研究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人时,要透过表面的“有”,而去研究他背后“无”的东西。在人生崩溃,或者局势不明了时,需要停下来,去体会“无”

    5,“渐修”与“顿悟”:
    渐修派认为:在“有”的时候,去克制压制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不足,慢慢修正;这是消极的心态;就像神秀的偈子:身是菩堤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说明了摒除各种贪欲杂念(因为“有”所以要摒弃),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说明“空无”的观点;渐修派认为:我们要时时擦拭我们的内心,不让心被污染,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顿悟派注重积极的一面,强调“无”,只看正面的东西,否则就是内在积极主动不够;学习别人成功的地方;而不是研究别人失败的地方慢慢修正!
    慧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说明菩提树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镜子。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从这个意义上说,慧能的参悟自然高出神秀许多。神秀仍然停留在内,而慧能却早已走出了自我,来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说明我们的内心本就是“空无”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无须执着,不会因为分辨心而起心动念

    6,慧能以攻为守,这样比较容易成功。需要防守时,就得开始主动了;如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个共同目标,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去努力。需要夫妻同心!

    7,有道禅师被问的问题:(1)古镜未磨时,如何?---照(不磨是因为本就光亮);(2)古镜磨时,如何?---黑(为什么要磨?是因为太多尘埃);(1)---此去汉阳不远(离顿悟不远了);(2)---黄鹤楼前一亩洲(可以分辨);此古镜喻我们自性,自性本自清静,本不生减,本自朗照,(这里的理解不太清楚!)这也说明“无”的价值,就如《金刚经》里的无相。


    反省自己:

    1,三十辐共一毂:
    如果把我们自己比作毂的中心,那么我周围的辐条就非常少,跟家人的关系表面上看似很好,实则非常敏感,内心里我也是抗拒和逃避家庭的;和朋友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可以互相进步互勉励的;大家成长路径不同,走着走着就散了;包括身体不好;....这些都源于自己以前没有用平等心对待他们,包括自己,没有敬畏自己的生命;

    改进:(1)首先让身体支持自己:需要敬畏生命,不再伤害身体,好好养“马”,没精力工作的时候,不勉强自己,顺着身体的规律,多休息,多静坐提升能量;(2)面对和家人的关系:不逃避;不伪装表面过的去;真诚的对家人;面对将遇到的一切困难;(3)一方面朋友的离散是正常的,需要让自己不断放下,另一方面,包容接纳他们,生命本就不同,各有各的风彩;

    2,把心的容量变大:
    我的心量太小,没有包容心,所以从小我对暴力,阴暗,血腥,离奇,未知的东西充满恐惧;从小怕身体吃苦,讨厌住在环境差的地方;从小喜欢争对错,善恶分明,是非清楚;从小喜欢评判,对很多事有了先入为主的预设;从小就有自己的主张,且很难被别人说服;从小认为自己是对的,跟我志气相投就走近些,话不投机就远离,如果是身边的人就会想办法同化对方;

    改进:坚持练习觉察,觉察出生活中评判预设求认可等这些习性;坚持静坐增加心的容量,用包容心接纳一切,包容万事万物,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心量扩大后,包容心可以让自己不争,身退;可以包容周围的人;可以让自己面对;可以包容恐惧;可以包容艰苦的环境,不惧怕将来会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有”与“无”
    自己以前总是追求“有”的东西,追求表面,看问题也看的很表面。追求看得到的欲望:名,地位,房子,车子,攀比孩子,攀比旅行......当“有”太多,没有一点点空间去看到“无”,因此没有智慧,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个人价值观的体系,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总在追赶别人,看到这个好追这个,看到那个好追那个,非常累;活的很表面,虚假,纠结;一度陷入痛苦与焦虑,能量耗光,身体变差;

    改进:(1)坚持观呼吸,情绪观照,觉知,思维方面的练习,让自己身心合一,放下欲望,增加“无”的空间;(2)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积累深厚的文化内涵,心善渊在服装设计专业和本心上;(3)坚持坚定自己,包容这个社会的一切,但不随波逐流;(4)不逃避不纠结,去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消耗能量;(5)不戴面具,活的真实;(6)看问题(学习)要多看“无”的地方,不要只看表面的“有”;

    4,渐修与顿悟:
    目前还处于渐修的阶段,可能自己的问题太多了,需要一个一个突破面对;一方面先让自己回归“无”的状态;另一方面坚持静坐练习,让自己心量扩大;还有一方面心善渊在本心和《道德经》,学习最高明的法则规则,期待顿悟;

    感恩老师的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一章 “有”与“无”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qr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