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饭后,与同事去散步。当走到一段繁华的街区,远远地就看见几个男人喝得东倒西歪,从一豪华酒店里面出来。我们边走边聊,没有理会。
然而走到酒店门前时,其中一个醉汉挡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乜斜着眼,脖子伸得老长 ,酱红色的、油光发亮的脸凑到我眼前,一股令人作呕的味道快要把人熏倒。
“山、、、野,好、、、久不见、、、” 声音被刻意拖得长长的,听起来怪里怪气,让人很不舒服。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感到有些面熟,再仔细一瞧,原来是我们集团公司的技术总监常胜,人称"忽悠先生"。
我急忙闪到一边,没好气地答道:“我倒是天天看到你,只不过是你的眼睛是朝上望的,看不到我而已。”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酒还真是好个东西,它就像一面魔镜,把人一照就原形毕露了。忽悠先生(以下简称忽悠)平时可不是这样的。
~2~
在现今这个年代,恨不得人人都把座驾换成四个轮子的,矮胖的忽悠却还骑着辆几十年前的、锈迹斑斑的永久自行车,一路嘎叽嘎叽响个不停,样子滑稽可笑。每当遇到同事,他老远就会露出那招牌式的笑,一一打着招呼。
常有同事跟他打趣,说车都快被你压垮了,还不赶快扔了,那么多钱留着生崽啊?忽悠也不生气,笑咪咪的回答:“哪有好多的钱,穷死了。”
别看他那副土里土气的样子,在公司里可是个大红人,除了董事长和下面的三个副董,整个集团公司就数他的权力最大。投资、引进、甚至人事安排他都能说得上话,跟他的身材一样,很有分量。
那几个董事长都是干行政出身,很多业务上的事情还得征求他的意见,所以不管是出差还是应酬,他们都喜欢把忽悠带在身边,甚至对他言听计从。
~3~
忽悠早年中专毕业,来到公司有三十多年了。刚来时还只是一个三班倒的小技术员,因为他为人热心,又挺能吃苦,深得科室领导的赏识。
年轻时的忽悠爱好无线电,通过自学专研,还真掌握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那时电视、录音机、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才刚刚兴起,售后服务还远远跟不上,忽悠无疑就成了香饽饽。
在那个八十年代初,买得起电视、手表和录音机的可不是一般普通职工,修理费也是挺高的。忽悠的爱好是派上了用场,但都是一些领导同事,自然是不好意思收费的,有时还倒贴一些材料钱。
不过忽悠的这些付出也没有白费,有时领导会留他下来吃饭;有时会随手给他一些凭票才能买到的紧缺日用品。而且毕业没多久,忽悠就被直接提拔为所在科室的主任,从此再不用倒班。
忽悠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口才了得。他所在的科室经常有上级领导和客户前来参观考察,每一次忽悠都表现得既谦卑又礼貌,对来宾提出的问题他都回答得天衣无缝,连一旁陪同前来的公司领导都不住地点头,并悄悄向他伸出大拇指。
忽悠是个很懂得分寸的人。领导在上级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忠实的小跟班,从不插话。而当领导突然短了路,接不上话的时候,他就会适时地站出来解围。
他可以很巧妙地把领导的话题接下去,说得头头是道,又不至于让领导尴尬。这样的好员工,领导自然是要另眼相看了。
忽悠还有另一样本事,那就是善于揣摩人的心理。领导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眼神,他立马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然后不动声色的就把事情办得妥妥的。
有时,只要一个电话,忽悠就能大半夜的从城南跑到城北,以便在某一位领导的夫人查岗时,及时地出现在那位领导身旁,或加班,或对饮。他的表演天赋极高,总能临危不乱,从未出现过差错。
他的精力充沛,经常挑灯夜战帮上司完成函授或自考的作业、论文,第二天照常按时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且从不邀功显摆。
因此,忽悠一步步从最底层的技术员,到科室主任、到部门经理、再到集团公司的技术总监。三十多年来,集团公司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学历、业务比他好的大有人在,但忽悠的位置始终纹丝不动。
至于“忽悠”这个外号的由来,更多缘于这些年来,常胜为公司引进的几套先进设备,以及在他倡议下所进行的几项技术和人事改革。
~4~
集团公司是市里的龙头企业,税利大户。历届的市委领导都比较重视,将它视为一面旗帜,常常会挑选最得力的干将到公司担任一把手,在许多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
早在十多年前,集团公司为了把产品打入欧美市场,赚取更多的外汇,特地向市里申请一笔资金,用于引进一套先进的设备。
几乎没费多少周折,申请就批了下来,资金也很快就到位。领导把引进设备的重任交给了忽悠。忽悠经过大半年的比较论证,建议公司引进一套A国生产的、当今最为先进的设备。
集团公司采纳了忽悠的建议,立即就派出了分管设备和质量的两位副董,与忽悠一起前往A国进行实地考察。两个月后,三人回国,并将考察结果向公司领导班子作了汇报。
经过班子讨论通过,并报请市委批准,引进工作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久这套价值80万美元的进口设备就摆在了车间里,跟着设备一齐来的还有一个A国方面的专家。
但不知道为什么,专家来了快半年了,安装起来的那套进口设备就是生产不出合格的产品。也许是因为水土不服,也许是因为焦急,那位专家变得越来越狂躁,表现得极为异常。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公司领导经过协商,只好放他回国。
于是,那套设备在公司车间一躺就是好几年。后来,有领导觉得就这样成为废铁怪可惜的,不如把它按国产设备进行改装,就把死马当成活马医。
当即组织人员把那套进口设备拆解开,把它的零部件一一摆在地上。突然听到有人一声尖叫,大家跟着凑过去一看,有好几个零件上都有一个醒目的标注“Made in China”。
现场出奇的安静 ,没有谁发出任何的声响。之后,集聚了公司的所有精英强干,又奋战了几个月,机子最终还是运转了,只不过它全身上下都是国产的,效率还是跟从前一样。
~5~
后来,忽悠开始转向于研究新产品的开发,不久就有了新的成果。
这一次,忽悠研发出的这种新产品正是市场急需而供不应求的。消息一经传出,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报纸电视都纷纷作了报道,公司上下都信心满满,非常期待。
公司根据忽悠的预算,划拨给他一大笔资金,又从各个部门调拨了几十人,组建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买设备、员工培训和前期的安装调试,忽悠忙得脚不沾地,但也从没有怨言。
经过紧张而忙碌的半年,新产品终于生产出来,并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为公司赢得了很好的效益。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重奖忽悠一套公司集资房,还有五万元现金,并号召全体员工向他学习。
同事们对忽悠那是羡慕嫉妒,更多的还是佩服。忽悠为人一向低调谦虚,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总是一句:“大家的功劳,大家的功劳!” 大家便对他又多了一分敬重。
~6~
然而好景不长,当第一批新产品发出去一个月后,开始有用户投诉,三个月后就集中爆发了。纷纷要求退货和赔偿,弄得公司措手不及。
忽悠和质监部门马不停蹄地到各地沟通协调,人家依旧咄咄逼人,不肯买账。无奈,公司只得停止了那条生产线,对那些造成了损失的客户进行了赔偿,以免造成更坏的影响。
那些未发出去的和用户退回来的新产品堆满了仓库,落了厚厚一层的灰,结着大大小小的蜘蛛网。忽悠依旧每天骑着他的破单车上班下班,好像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慢慢的,员工背后就有了一些议论,特别是一些资历高又不被重用的人,对忽悠意见很大,有人直言他根本不配当这个技术总监。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忽悠的耳朵,但忽悠是那种处事不惊的人,外人完全看不出他对这些闲言有何反应,就好像从来不曾没听到过。
~7~
前两年,公司来了一位新的董事长。为了尽快熟悉公司的情况,新董事长首先就去找了忽悠这个技术总监。
忽悠详细地介绍了公司的整个生产流程,总结了历年来的经验教训,并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给董事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新官上任三把火,董事长对忽悠提出的减员增效这个建议很重视,立即决定由忽悠负责定编,对总公司属下一些人浮于事的部门进行一次人员精简。
忽悠认为公司很多部门的工作单一而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完全不需配备什么专业技术人员,冤枉发那么多的技术津贴,还助长了那帮人的傲气。
于是许多专业人士被精简下来,有的调至其他部门,与普通员工待遇相同;有的还暂时安排不了,则先领取待岗工资,回家听候通知。一时弄得人心惶惶。
被精简的大多是工作了十多二十年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有关系的便纷纷找关系,没得关系的只好时不时去顶替一下请假的同事,或者干脆辞职另谋出路。
公司上下再没有人敢顶撞或得罪忽悠,连平时闲聊都不敢提到他,生怕有人添油加醋去打小报告。还未精简到的部门,也不知有多少的员工暗地里偷偷去找过忽悠。
忽悠大权在握,却还是原来那般温和,对谁都笑脸相迎,一副公事公办,爱莫能助的样子。尽管很多人都看不惯他那副做派,但敢怒不敢言。
还留在岗位上的人也渐生怨言,因为现在一个人要做原来两个人的事,而且有些事情看似轻松容易,只有自己接触了才知道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转,有的部门不得不私下又增加了一部分人,但人家一二十年累积起来的经验,并不是一两天能学得到的。三天两头的质量事故让一些部门的领导一个头两个大,烦不胜烦。
后来因为一次重大的质量事故,造成一个与公司合作了二十年的最大客户拒绝再同公司合作,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公司领导和忽悠一起下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质监部门不得力,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当即把负责人免职,整个部门都受到了严重的处罚。
大家怨气冲天,实在想不明白忽悠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耐?按说能当上一两千人的集团董事长,应该算得上是聪明人,为何总是被忽悠牵着鼻子走?于是“忽悠先生”这个外号便喊得更响了。
员工们担心,按照忽悠的年龄,距离退休还有近十年,接下来还不知道他又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呢?
据说公司又准备上一套新的生产线了,忽悠又开始忙活了。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第三期
2018年8月4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