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思考快与慢》:你的消费合理吗?

《思考快与慢》:你的消费合理吗?

作者: 董超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10:44 被阅读224次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曾讲述过这样一个事例:

    学生舍不得花钱,乘公交是很自然的事情。有一次在学生临走时,教授给了她100元钱作为她回去的交通费,结果那天晚上她回去的时候一下楼就叫了辆出租车,潇洒的走了。

    从那以后,教授发现只要在学生临走时给她点钱作为交通费,她就会叫出租车回家;而如果哪次没有给她交通费,不管多晚她照样坐地铁换公交车回家。如果付给她的100元钱是作为每日的工资或者劳务费的话,她肯定每次都会把那100元钱放好,还是舍不得花,继续乘公交车。

    丹尼尔·卡尼曼曾在《思考快与慢》书中写道: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将自己的钱存在不同的银行账户里,而有时我们仅仅是将钱存在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上面的实例中,当理查德·塞勒教授告诉学生这100块钱是给他用作交通费时,她就自动把钱存在了消费账户,自然更愿意拿来打车。而当被告知是学费或劳务费时,则会被自动纳入劳动所得的储存账户。就舍不得花掉。

    其实理性看来,100块钱并未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心理,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对它的支配欲望就会不同。

    01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

    A:去看电影的路上,将价值50元的电影票丢了。

    B:去电影院的路上,丢了50块钱。

    我们都知道第二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都会选择继续看电影;但第一种我们大多时候人们则会选择放弃继续购票。

    如果第一种继续购票,人们的感觉就是花费了100元看场电影(两倍的价格),这显然是不划算的;而第二种却会认为只花费了50元,另外丢的50元并不在消费账户里。

    人们会自动把丢掉的50元(或价值50元的电影票)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行为结果就会不同。

    02

    心理账户是一种大脑方便管理而构建出来的自我控制模式,通常情况下它会帮我们节省开支,管理自己的经济行为。但有时我们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假设你手中有两支股票,一支盈利、另一支亏损。现在生活所需,必须卖掉其中一支,你会选择卖哪一支?

    一般第一感觉是卖掉盈利的那支,因为是盈利的,觉得卖掉后是赚的,能获得更加积极的正面情绪反馈。

    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则应该卖掉后者,因为亏损股已经被证明潜力不如盈利的那支,未来能为你带来更多收益的应该是走势更好的盈利股。

    但两支股票处在不同的心理账户内,很难做出理性判断。

    心理账户是一种比较粗糙的资金管理形式,时常指导我们做出不理性的选择,譬如艰苦的省下两个月工资,把它存入消费奢侈品的账户等。

    需要我们在做出重要的消费行为之前,认真思考自己的判断依据,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不要成为自己感性的奴隶,做出让自己追悔的不理性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2fad39a8b0d8:谁又能完全做的理性消费呢
      • 二条张:从来没有不合理过😏
        董超学:@二条张 你就是理性消费本人:scream_cat:
      • 军中战魂:经典👍
        董超学:@军中战魂 感谢:blush:
      • 董超学:@小尔多 嗯嗯,作者确实了得,不愧为行为经济学的泰斗!因为这本书成功被圈粉!:blush:
      • 小尔多:我也很喜欢这本书了,不过一直都没有看完。:joy: 作者很厉害哦。这个讲得很简单明白
        董超学:@小尔多 这本书很烧脑,我看了一个月了,笔记做得都比这本书还厚了,书还没看完:joy:
      • 刀神传说:好文章
        董超学:@刀神传说 感谢:blush:
      • 了橙:很有意思的文章
        董超学:@杯酒济 谢谢来访:blush:
      • 祥林二嫂:之前看过这个理论,但没形成多大的印象。你讲得很透彻,看完更清晰了~
        董超学:哇哈哈哈,打磨一下心里踏实一些:blush:
        祥林二嫂:@董超学 就喜欢你这种锲而不舍雕文章的精神🤓🤓
        董超学:@莫人语 早晨起床急急忙忙码完,还没来得及认真打磨,刚得空就发出来了,看了一下,有很多BUG呀,还要在审几遍才行:joy:

      本文标题:《思考快与慢》:你的消费合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yo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