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变法

作者: 慕闲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19:31 被阅读32次

观中国古代之变法,以商君为最,张居正次之。

若论变法之人,公孙鞅、王安石、张居正皆是一时才俊,冠绝天下。其苦心为国,一身清廉,雍容大度又以王安石为最。然商君以求功名而强西秦,张居正兼谋私利而兴明朝。唯有王安石,一心为国,操劳成疾,一身清廉,虚怀若谷而法不得行,时也?势也?

商君之变全赖孝公,以铁腕镇群臣,逐权贵,责太子,上下一心,君权集中,商君言即孝公言,孝公言而秦之上下莫敢不从。法一出而令必行,时人莫敢议也。及秦强,在野之民,在朝之臣有目共睹,故商君虽逝而其法仍行。

张居正之变亦然,时万历新立,新君年幼,太后以举国之重托与叔大,君令相出,以宰相之身行天子之事,而天下莫敢遑议。及功成,虽出内阁,然终其一世,帝终畏之。

可见,变法之成在于强权、成效。有强权则法令出,见成效则塞天下悠悠之口。

再观王安石,怎不令人扼腕而叹之?好好一个擎天之柱竟不能施展抱负,不能见容于时人,不能受誉于后人。新法甫出而台谏纷至沓来,屡罢台臣而天下哗然。新政既施,朝中显贵,在野老臣,后宫妇人皆极恶之,君令虽出,而抗之者有也。法虽行,而上下不齐心,其位不得人,以言语谩骂者有之,借新法谋私利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可谓处处受制。虽勉力而行之,当时才俊亦皆不屑效力,介甫处境何其难堪也!

及罢相,二府换人,法虽仍行,又怎及介甫雷厉风行?

新政初行焉有尽善尽美之理?虽有不足,补之可也,然士大夫之流以一弊而否全局,岂不令人寒心?十数年苦心经营至永乐一败,可谓英雄垂暮,有识之士不得与政,法虽存而实亡矣。及至神宗薨,则大势去矣。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焉有不废新法之理?可叹介甫一生心血尽付东流。元祐更化,则宋之中兴难矣。

观名臣多出于开国一代,当其时也,取士以实才,非如太平之时,天下士子熙熙攘攘,多为利来,空有满腹经纶而无治国之实才,果能治国安天下者几人?实为天下苍生百姓者又几人?纷纷扰扰不过为利所趋,只图安享太平,哪顾天下兴亡?

一代英才,空有治国之术,徒怀报国之心,而其事不成,其功不立。十数年新政国渐强而民犹怨,国库丰而百官恶,实为可叹。

敢于兴变法者,非天纵英才莫敢当之,盖因变法者需有三物其法方行。其一,胆识,弃祖宗之法而行新法,若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置生死于度外,则法不敢行;其二,强权,若无至高之权,令虽出而天下不从,则法不能行;其三,坚毅,但凡世人只知居安而不知思危,新法出而世人多怨,变法者若不能坚守,任他天下纷说而势在必行,则法不可行,虽行必败。

介甫生不逢时,可悲可叹!商君得遇孝公,鞅之幸耶?秦之幸耶?虽受车裂之刑,必不悔也。

注:王安石字介甫,张居正字叔大。

相关文章

  • 论变法

    观中国古代之变法,以商君为最,张居正次之。 若论变法之人,公孙鞅、王安石、张居正皆是一时才俊,冠绝天下。其苦心为国...

  • 论吴起变法与商鞅变法

    这学期我们通过史记的学习了解了两个人物,吴起和商鞅。 这两个人都是战国时期很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让我们...

  • 國學漢字

    【國學漢字】 【词语】凌牿 【读音】líng gù 【释义】欺负,压制。 【出处】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

  • 小论‘’王安石变法"

    最近读到梁启超所写的《王安石传》,因而对北宋中后期那段历史产生了兴趣。 梁启超把王安石描写成超凡脱俗,心怀天下,锐...

  • 在变法中获得的支持和埋下的隐患

    那个时候的秦国论经济文化,比不上齐国、楚国、魏国;论军事比不上魏国、赵国、楚国;论政治比不上已经开始变法的魏国、韩...

  • 论商鞅变法的真相

    在中国历史中,我们一直认为商鞅变法扭转了秦国的局势,让秦国成为六国之中的霸主,而商鞅也是功不可没。但我认为事...

  • 青之春~青春期的儿子2

    梁启超担任《时务报》主编期间,曾做《变法通议》一文,其中《论师范》《论文学》《论幼教》三章对儿童早期教育有深刻认识...

  • 读易中天《王安石变法》

    唯道德论?泛道德论? 凡是你坚守的我就反对,凡是你反对的我就 坚持,可否? 原来王安石变法后果之一还有一个是加强 ...

  • 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运动,著名的有四次变法,分别是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变法、王安石变法还有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

  • 【文言文】王安石变法论

    荆公怀不世之才,欲行不世之法,然其功败垂成,何也? 或曰:“既行新法,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躁迫强戾,民曰不便,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aw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