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想明白一件事。
我妈在家对待我侄子的方式,我总觉得不好,好像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她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怎么对待我侄子,而非孩子的需要、实际的情况。
一双轮滑鞋
我哥在寒假期间给我侄子买了轮滑鞋。然后这期间就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1)她就希望我侄子每天练习,为了让我侄子学轮滑,她甚至要求我侄子每天把轮滑鞋当普通鞋子穿。
一双普通鞋在家里的活动范围是什么?卧室、客厅、厨房……室内、公共区域、特定场地,一个在学习轮滑的毛孩子,这些结合在一起发生什么?
家里的其他人真的不会受影响吗?
能好好学习轮滑吗?
这样的行为,出了家门真的不会被嫌弃,不会被打死吗?
(2)两天不练,就开始念叨“买了也不练,买那干啥……巴拉巴拉”
按这个逻辑,就是所有的东西买了就必须马上用,天天用直到用烂了呗。不过这逻辑,还真的蛮符合她的行事风格的。过年买的肉啊之类的,一定要早早的都处理好吃掉,不然放在冰箱里就难受……
(3)某一天傍晚,天黑、毛毛雨,非要我侄子穿着轮滑鞋去隔壁院里练习。
其实是因为毛孩子在家里影响她搅得她心烦。我说“下雨了”,她回一句“这点雨没事”;“我说天黑了”,她说“没事,看得见”。简直到了疯魔的状态,什么都看不见,什么听不见,完全沉浸在自己心烦意乱的情绪里。
原来说在家里可以玩,现在又不让了?到底那句算?如果在这样的小事上,他都开始逐渐不信任你,又怎么能指望在更大的事情上他会听取你的意见?
混乱并不利于儿童成长
仅仅在这种小小的事情里,我侄子接收到的就全是混乱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在家里玩?什么时候能玩什么时候不能玩?……
1件事,一年365天。10件事呢,100件事呢,1000件事呢……
小孩子并没有分辨能力,对所有事的看法都来自于家长的教育。这其中,有的被教的很好,也有的很坏。但无论哪一种,他是没有内耗的,他对自己所信的坚定不移。
但是如果是一个长期接收到的混乱信息的孩子呢?
他每一次都需要花很多额外的精力去分辨这些信息,也许他会选择信其中一种,也许他都不会信,也许他一会儿信这个一会儿信那个……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其他人的信任也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到底谁是对的?这个人可不可信?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成大后很可能会成为犹豫不决、做事混乱没有章法、也无法与他人很好的建立信任关系的人。
别人:决定→行动
混乱的人:犹豫→犹豫→犹豫→决定→犹豫→犹豫→犹豫→行动
每一步都比别人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每一步都需要先处理自己内心的矛盾。做事情是,交朋友也是。最终可能就会像布里丹毛驴效应的毛驴一样,被活活饿死了。在人际方面可能就是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
营造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我在家的常常觉得小孩子一定要学规矩,所以会着重强调这一部分。但我所说的规矩更多是一种做事的章法,一套稳定的价值观体系。人是社会性动物,而家庭是人社会化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一定要确保传递给孩子的统一的稳定的价值观。
“隔代抚养”、“离婚”这些之所以能够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就是因为这个稳定的环境被破坏了。
爷爷奶奶一套说辞,爸爸妈妈一套说辞,孩子就会变得混乱,甚至学会在双方之间钻空子。
夫妻原来共同养育孩子,可是离婚后,其中一方却彻底消失,背弃了过去的承诺。抚养孩子的一方若能提供跟之前一样的成长环境那或许还好,但是若他开始埋怨对方并这样教育孩子呢……孩子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夫妻离婚后,若还能给孩子提供以往的一切,那离婚这件事其实对孩子并不会什么影响。
给孩子营造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培养一样可以好好生活的人。父母需要学习,做人家长辈的人也需要学习。
希望天下的父母没有持证上岗,就好好学习。希望祖国的小花朵都能健健康康的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