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具技能姿势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外挂大脑工具癖
颠覆认知后,我对印象笔记进行了三个小升级

颠覆认知后,我对印象笔记进行了三个小升级

作者: 无量靠谱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7:10 被阅读88次

我们知道,印象笔记是知识工作者最喜欢的笔记APP。靠谱君也是也印象笔记的深度粉,国内版高级帐户快5年了。靠谱君先后用过Onenote、有道、为知等笔记,负责任地说,还是印象笔记靠谱。而且,印象笔记还成为靠谱君写作系统的必备利器,参见:写作系统三件宝:印象笔记,幕布,Typora

靠谱君参加印象笔记六周年庆听六神磊磊的分享

机缘巧合,靠谱君又参加了“局长”的外挂大脑训练营,颠覆了不少自以为是的使用习惯。在靠谱君眼中,“局长”是把印象笔记打造成GTD系统的最牛人--目前还没有之一。
靠谱君使用印象笔记对主要目的是打造私人专属知识库,为此,靠谱君对印象笔记进行了三个小升级,和大家分享。

升级1 收集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整理

收集箱是GTD(Getting Things Done,搞定)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让我们随时清空大脑,将需要占据记忆力的繁杂信息放入一个可靠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收集箱
在印象笔记设立收集箱有一个小窍门,就是设立一个收集箱笔记本组,包括微信、微信、inbox、微博等笔记本
印象笔记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把微博、微信的好文章一键收集到笔记中,默认的的笔记本就是“微信”、“微博”,不必删掉或改名字。
inbox就是收集其余各类信息、文件、照片的地方。因为印象笔记跨平台支持很好,尤其在手机端和各类APP都可以打通共享文件,inbox就像一个貔貅,什么都可以吞下。而且,印象笔记对文件做过优化,音频和图片什么的,存到印象笔记后文件都变小不少,而且让人感觉不到质量上的差别。
收集箱的好处是降低了大脑的记忆负担,建立了可靠性。但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假象,错把收集当成掌握
靠谱君曾经和很多人一样,将印象笔记单纯当作收集箱,把不断收集到底东西堆在这里。时间一长,收集箱就变成了垃圾箱。这是靠谱君曾经的误区,结果就是是7000多条笔记存在印象笔记中,杂乱不堪。想要找到有用的东西,不但费时而且费力。
设立收集箱的目的不是只为了收集,而是让我们可以集中、定时的对收集箱尽享整理、清空。
华为任正非曾说过:

熵减,是我们的活力之源!

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用来度量体系的混乱程度。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熵不断增加的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
让信息保持规则有序,就是熵减的过程。通过清理收集箱,减少印象笔记的熵,可以会让信息要素流动起来,成为一个“活”的系统。
那么,怎么清理收集箱呢?建立工作流是也!

升级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印象笔记的收集箱需要定期清理,清理的关键就是建立GTD工作流。
GTD的英文全称是Getting Things Done ,就是相当于把事情做成的意思,我们可以将它简单理解为做任务管理的一套流程。
GTD概念的创始人戴维·艾伦提出来的一种工作状态,

任何没有找到应有的位置和恰当存在方式的事务,都会盘踞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种悬而未决会加深我们的焦虑。建立工作流,定期回顾整理,就会降低这种焦虑,聚焦在当前所做的事情上,不去担心其它的事,因为其它的事你心里已经有谱了,从而在工作或者学习中达到一种“心如止水”的境界。
清理的工作流并不复杂:

  • 如果5分钟能浏览完的,即刻浏览。
  • 如果5分钟看不完,则放入待处理笔记本,安排整块时间学习(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
  • 无论是学习还是浏览,如果信息有用,就打上标签后存档;
  • 如果没有用,即刻删除;
  • 如果可能有用,则放入参考文档笔记本。

如此简单几步,就可以清空收集箱。
虽然简单,但需要日日常整理,做到工作流的闭环。
简单的算法,胜在重复可迭代,贵在迭代可升级。

升级3 标签才是最好的分类

靠谱君原来使用印象笔记标签很随性,分类靠笔记本、找信息靠搜索,标签几乎成了鸡肋。
标签是这次参加训练营最大的收获,解决了靠谱君在信息管理上的痛点。
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本体系只能三层:笔记、笔记本、笔记本组。而且每个账户只能同步250个笔记本。
然而,信息的本质具备必然是多重属性的。笔记本的分类就算满足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漏项,没有交叉)逻辑原则,也难以轻松适应多属性的需求。
比如,阅读某一篇文章,既有技术内容,又有人生感悟,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启发。放在哪个笔记本里呢?
这种认知负担严重影响效率。
正确的使用标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印象笔记标签可以随意嵌套,不受层级限制。这样,就可以和电脑文件系统一道,按照同样的逻辑构架建立文件体系了。
用标签分类的好处是,信息分类摆脱笔记本线性维度的限制,实现信息分类的网状结构,实现单条信息、多个维度(标签)。
要知道,印象笔记可是支持海量(10万条)标签的啊。
使用标签来分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电脑文件、邮件、笔记等的信息的分类结构可以保持一致。这样大大降低了认知负担,提取信息更加便捷。比如,靠谱君在IMAP同步的邮件系统也设置了邮件收集箱,在坚果云同步的文件系统同样设置了文件收集箱

克制笔记本数量 可扩展的标签结构

课上学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

最后还要谈一下这次学习并升级印象笔记的感受。
训练营学习进程还不到一半时,靠谱君就决定删除原来的所有标签,来一次大升级。就在报名学习的那个周末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行动。
果然,实践是对学习成果的最佳检验,本以为搞明白的事,一操作就糊涂了。还好训练营有一对一答疑,终于用两天初步搭建完成了印象笔记的升级新框架,后续的策略就是:增量部分严格按新流程处理,存量部分利用碎片实践去整理。
目前一个月已经过去了,虽然存量还没有整理完成,但是新的印象笔记结构可靠、流程靠谱,靠谱君一点儿焦虑也没有。坚信如此迭代下去,必然会建成管用、好用的私人专属知识库
让自己的信息规则、有序,就是建立内在的确定性,这种可靠的系统就,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对抗外部的混沌和不确定性。此所谓,以不变应万变是也。
最后说一句,无论你是印象笔记小白,还是老铁,外挂大脑训练营都值得您加入学习。
理性的头脑,更需要可靠的系统。


tips
甚至被公认最理性的那些人,也并非总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理性。
Even the most rational among us might not always be as rational as we’d like to think.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React in Wildly Different Ways to Repulsive Pictures, by Kathleen McAuliffe, The Atlantic, March, 20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颠覆认知后,我对印象笔记进行了三个小升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qh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