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伯回来那晚,由他在医院守夜。
沫沫知道,大伯是先生最想见的人。自从认识先生起,沫沫就感受到他对哥哥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先生是个比较有个性的人,即便明知自己有错,也是不太接受别人意见的那种人。但是,这些年,他还是会在不少大小之事上听取或采纳哥哥的意见。
大概,是长兄如父的原因,自从他们的父亲五十多岁病逝后,这位长兄就成了家中的主导者。尽管后来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哥哥还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婚后这些年,大伯对沫沫也是挺好的。在他的眼中,沫沫这个弟媳要比弟弟靠谱,为这个家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对沫沫,大伯是有份感激之情的。同样,沫沫对大伯也是敬重的,她把他当亲哥般看待。
先生生病初期,大伯虽然四处奔波为先生找医院做手术,也参与了手术前后的很多事。但后来的那种淡漠及不上心,是沫沫所不能接受的。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但是,当别人都在质疑先生没有其他家人,没人愿为她分担些许重任时,她无法说服自己真正释怀。更重要的,是她心疼先生,觉得在他生命的倒计时期,没能得到他的亲人们该有的亲情,就连父亲般的哥哥也这般待他。
过去的已经过去,即将面对的一切才是沫沫所难以面对的,既然先生的兄弟回来了,不管是否已释怀,过去的不快就让它过去。
隔天去接班时,大伯安慰沫沫说不用担心了,他已有了意识,能认出他,和他说话有感知能力。沫沫悲喜交加,她知道,先生最听大伯的话。
手术后,先生不愿吃早餐,赖床不起,懒于散步.....沫沫让大伯给他电话,只需三言两语便胜过沫沫苦口婆心。大伯应该知道自己在弟弟心中的份量,却没有对他多一些关怀,忍心对重病中的弟弟几个月不过问,这也是沫沫对大伯愈发不能谅解的原由。
看着先生逐渐有了感知能力,也能慢慢小吞几口水,沫沫的心也跟着舒展开来。
医生说可以试着喝点白粥,沫沫便将粥煲好后放去破壁机里绞成米糊状,再一点点喂给先生喝。
不料先生一喝粥极易呛咳,医生说这样容易造成肺炎。沫沫接受了医生的建议,给先生插上了胃管。
喝水及喂食都通过胃管注射进去。开始两天,只是喝白粥,没有什么异常后,适当加入一点瘦肉或鸡肉。每天少食多餐,每次用针筒注射两至三筒,每筒20毫升左右。
先生的小便正常,大便一直不顺畅。只喝粥水后,也能变成尿液排出,对他的身体没有多少负担。
穿尿不湿不是件容易的事,先生自己已不怎么会使力,一百多斤的重量对近六十岁的护工来说是个难题。而且尿多起来后,一会不留神尿液满溢倒灌至背部,或尿不湿走位射到被子上,给清洁带来极大不便。
护工说他有个独门秘方,不知家属能否接受,是他在以往护理中的经验总结。就是拿干净的保鲜袋套在男病人的生殖器官上,轻轻打个结,让尿液流入其中。定时更换,并擦洗生殖器及涂上些许茶油以保持干爽滋润。
经过几天的接触,沫沫对护工的工作很肯定。在聊天中,沫沫知道他其实一开始就知道她是谁。还说他自己身体其实不太好,本是不打算再去照顾病人的,但沫沫舅舅一再请求,他便答应了。他能理解沫沫的顾虑,他会为她保守秘密,不会对别人讲他照顾的病人是她家先生。沫沫很是感激,马上改口叫他哥哥。
沫沫接受了护工老哥哥的建议。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挺好,虽然后来先生一直躺在病床上,但全身一直都是干净无异味的。
看着先生逐渐平稳,沫沫建议大家可以回归各自的工作中去。小叔和外甥没有再续假,先离开。大伯还有几天假期,沫沫说她也回去上两天班,过后接着几天是正常休息,待大伯离开她刚好可以在家。
女儿正常上学,每天定时去医院看望爸爸。先生虽然说不了话,但他的神情明显地表露出他的心情。
看到女儿,他是开心的。女儿离开时,他会挥手道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