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两个老师的签售会,一个是李海峰老师的《我为什么看不懂你》的签售会,一个是秋叶大叔的《创业7堂课》的签售会,另外,还见了邹小强老师,听完这两场签售会,说实话,不知怎的,总感觉听完签售会没有什么感悟,并没有豁然开朗或者柳暗花明的感觉!
每一次我听这些牛人大咖演讲总有一种听不懂,或者不接地气的感觉,或许更确切的说是总感觉这些牛人给出的意见或者建议没有让我感觉到具体化到可实施。
比如,在参加秋叶大叔的签售会时,有位观众问的问题是:在当今内容创业的时代,自己总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细分领域,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细分领域?
秋叶大叔当时邹小强老师给出的回答是:第一,可以问问身边的人觉得自己平时比较擅长什么?比如做饭?演讲?然后自己通过思考看看这些自己擅长的又没有可能发展为自己的细分领域或者专业领悟。
第二:可以写一段时间的文章,然后回头看看自己写的文章内容大多数都倾向于哪些方面?这样便于帮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所长或者自己当前更容易发展的细分领域!(大意)
我当时听完,连连点头,觉得真的是具体又实用,内心不禁竖了一个大拇指!
接下来,轮到秋叶大叔回答,大叔说:哪有什么细分领域,如果找不到,那就抓起一件就做,就像挖一口井,要直到挖到它冒水为止!就像我是做ppt的,小强是做时间管理的,那你觉得这两个哪个好?觉得好就做呗,哪有那么多的细分领域,找不到那就先做!(大意)
我当时听完,一脸茫然,我看看那个提问者,也是一脸茫然。我内心在想,这是个啥,感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啊?
……
小强老师这样的问题在李海峰老师的签售会上我也遇到过。晚上,在和姐聊天中,我和姐如实说了这个问题。姐说: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像小强老师,他给我们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具体的,可实施的,可以把它看作是“术”,而秋叶大叔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一种思维,可以把它看作是“道”。如果你“道”都理解了,那么“术”你还会不知道吗?
后来我细想,可能真的是我平时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层面太低,总是想怎样解决问题就好,但从来没有总结过,把问题归类过,永远只是就事论“术”,但从来没有就事论“道”。
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我的思维逻辑永远有点跟不上,这直接导致我每次听这些牛人大咖讲话时总觉得听不懂,总觉得他们没有把话“嚼碎”。原来,我们的leaval不在一个段位。
于是,我今天兴致冲冲的报名了拆书帮,希望通过学习运用转化自己读书的内容,并有条理的输出,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水平。希望,下次再听大咖讲话时,不再不知所云!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