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美的巡礼(下)

作者: 北木山 | 来源:发表于2016-10-10 23:12 被阅读33次

1.魏晋:放浪潇洒之下的深沉痛苦构成了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思辩哲学达到的纯粹和深度是空前的,反映在文艺领域的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古诗十九首》便是代表,它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显得沉郁悲凉。建安风骨则把人生哀伤与其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交融在一起。可以说,正是这种人的觉醒,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显得心衰气丧。与此同时,文的自觉也开一代之新风,讲究文辞华美,文体划分,文思过程,文理探求等,“气韵”与“风神”也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被提了出来。由此,魏晋风度的内涵变得鲜明而饱满,那就是药、酒、姿容、神韵,再加上华丽好看的文采词章。然而这只是一面,放浪潇洒的另一面则是深沉美丽的痛苦,代表则是陶潜和阮籍。他们一个超然事外,平淡冲和,一个忧愤无端,慷慨任气,虽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却都把人的觉醒提高到了更深沉的人生态度的高度,只不过陶潜在对自然和农居生活的质朴爱恋中得到了真正的归宿和寄托,从而化身为另一种人格的理想代表。

2.南北朝至宋:宗教艺术从神化到人化

中国的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以雕塑为例,云冈石窟属于早期,特点是威严庄重;龙门、敦煌、麦积山的雕塑是成熟期,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至隋朝,则出现了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拙的特征。到唐代,菩萨便以康健丰满的形态出现了,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壁画的转变遵循了同样的方式。如果说北魏的壁画是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精神的慰安,那么隋唐则是以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神的恩宠。中唐以来,禅宗盛行,宗教迷狂逐渐走向衰落,因此到宋代,石窟中神的形象已经完全人间化、世俗化,给人一派清凉、贫乏、无力、呆滞的感受。因此,在宗教雕塑中,大体可华为三个时代,即魏、唐、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而唐以二者结合胜。

3.盛唐:青春、丰满的热情与想象弹奏出盛唐之音

如果说西汉是宫廷皇室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和对环境的征服为特征;魏晋是门阀贵族的艺术,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代也许恰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既不是纯粹的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典型代表就是唐诗。初唐的最高典型是刘希夷和张若虚,后经由“四杰”向顶峰攀登,至陈子昂,展现了一种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至此,边塞诗和田园诗也已成为盛唐之音两个重要内容,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诗人。当然,奏出最强音的还是当推李白,那种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不可思议的美妙奇异,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另外,杜诗颜字韩文,也以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统一,将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以“立新“的姿态,引领风骚数百年,形成“盛唐之音”另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4.中唐至宋:百花齐放的韵外之致

如果说盛唐之音是光芒耀眼的,那么中唐之后则更为多彩多姿,各种风格、思想、情感、流派竞显神通,诗、书、画普遍达到高度的艺术成就,呈现出文艺的百花齐放。就诗而言,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彩色的捕捉追求中,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爱情诗成了流行的主题。就美学风格而言,虽不凡潇洒风流,却始终染上了一层薄薄的孤冷、伤感和忧郁。中晚唐后,这种时代心理终于在“词”里面找到了最合适的归宿。词境随不及诗境阔大浑厚,却能更加亲切、细腻地表达人的心情意绪。这种美学倾向的最典型代表是苏轼。苏的文艺成就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就其自身而言,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其中总深深蕴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深刻而沉重。

5.宋元: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

宋元两朝,迎来了绘画艺术的高峰,尤其是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期间北宋、南宋、元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意境。北宋山水强调“无我之境”,给予人们的感受是宽泛、丰满而不确定,传达出封建士大夫对农村景物和山水自然牧歌式的美的理想和情感,代表人物是董源和范宽。董善写江南平远真景,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胜;范善写关陕峻岭,以具有某种戏剧性的壮美胜。由于宫廷画院的推动,南宋山水逐渐向“有我之境”过渡,追求诗意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形成精巧、诗意、特写的风格,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即为代表。至元代,文人画正式确立,其基本特征是文学趣味突出、强调笔墨、画上题字做诗,并且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统治画坛。此时,绘画的重点已不是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而在精炼深永的笔墨意趣,借助某些自然景物或形象以笔墨趣味来传达出艺术家主观的心绪观念,这便是标准的“有我之境”。

6.明清:从浪漫主义到感伤主义,再到批判现实主义

小说、戏曲、版画构成了明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三言两拍”标志着市民文学达到了繁荣的顶点。戏曲由元代杂剧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由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在唱、念、做、打中把这种美推到了无与伦比的典范高度,代表就是昆曲和京剧。木刻版画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与戏曲小说一脉相承,具有相同的审美趣味。在上层士大夫文艺思潮里,则有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三个不同阶段。李贽是浪漫思潮的中心人物,以“童心说”把下层市民文艺提升到上层浪漫文艺。此一时期代表作有《西游记》和《牡丹亭》。随着满清帝国的建立,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和伪古典主义,浪漫文学一变而为感伤文学,代表作是《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纳兰词》等,充满了“悲以深”的感伤意识。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就是《红楼梦》,弥漫着“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苦痛、悲伤,真正为封建末世作了总结。在绘画艺术中,仇英相当于市民文艺的代表,沈周、文徵明、唐寅、徐渭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朱、石涛的绘画充满了感伤的特质,而扬州八怪则是感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完)

图片来自李泽厚《美的历程》,蒋勋《美的沉思》

相关文章

  • 一次美的巡礼(下)

    1.魏晋:放浪潇洒之下的深沉痛苦构成了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

  • 一次美的巡礼(上)

    1.遇见《美的历程》 美是什么?如果一定要给下它一个科学的定义,恐怕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如果要你我说一说关于美的...

  • 美的巡礼--《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学”二字,于我,犹如浩瀚宇宙里一颗闪烁着奇诡光彩的庞大星球——人世万物、天地灵爵包含其中,神秘又难以企及。它处...

  • 《美的历程》| 美的巡礼,艺的神游

    ——你觉得品论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李泽厚先生所著的《美的历程》与其是一部美学史论著,毋宁是一个文化事件,诚然...

  • “一场美的巡礼”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教授在1981年出版的一本专著。本书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过去数千年的艺术和文学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 《美的历程》批注式读书笔记(一)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是一部厚重的对于美的历史的巡礼,诚如先生在结语处所说,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

  • 美的历程 李泽厚 笔记

    即使我们对历史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一次美的巡礼,人面含鱼的彩陶盆,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那意...

  • 《美的历程》:上下五千年带你作一次美的巡礼(上)

    文 | 厦九九 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感叹中华文明古国的美,正如扉页所作“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

  • 推荐阅读:《美的历程》

    关于这本书,更多介绍豆瓣:《美的历程》 作者是李泽厚。 这本书算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全书200多页,讲...

  • 《美的历程》| 巡礼中国古典文艺

    艺术是在一种生存理念的指导下来进行艺术创作,除却直观上的审美快感外,在“美的历程”中,如何通过呈现在眼前的艺术作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次美的巡礼(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vv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