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八十九【687】2024-2-19(2)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
接奉寄谕,系余廿三日所发克复金陵一折之恩旨也。余蒙恩封一等侯、太子太保,双眼花翎;沅弟蒙恩封一等伯、太子少保,双眼花翎。沅弟所部李臣典封子,萧孚泗封男;其余得世职者十六人,的黄马褂十二人,得双眼花翎二人。非常之恩,感激涕零。旋摘录谕旨于日记中。
写纪泽儿信一片。进城至伪侍王府。沅弟请诸将戏酒酬劳,余与于会看戏,至午正开筳。未刻至伪英王府一看,酉刻回营。与沅弟及眉生鬯谈。傍夕小睡。夜核批札各稿,尚有二件未核毕。
同治三年(1864)七月初十日
朝廷的封赏是公还是不公
六月二十三日,曾氏以官文与自己领衔,以杨岳斌、彭玉麟、李鸿章、曾国荃附衔的形式,向朝廷详细报告攻克南京之战的情形,并附上一份长长的保单,用六百里加紧红旗快递京师。六月二十九日,朝廷在收到捷报的当天,便颁发奖赏。曾氏七月初十日收到。两天前他接到江宁将军富明阿发来的咨文,咨文抄录关于奖赏的谕旨。由此可知,朝廷的公文是以四百里的速度下发的。至于曾氏晚收两天,很可能是出自于传递上的缘故。
朝廷的嘉奖令有两份。一份是奖励攻打南京的主战场的重要立功人员,一份是主战场之外的重要立功人员。曾氏列在第一份上的第一名:赏太子太保衔,封一等候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曾氏的一等侯封赏,在清王朝的功臣封爵体系中究竟占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可以据《清史稿》中的《诸臣封爵世表》来分析。
按清王朝的封爵等次,在侯爵之上有王爵与公爵两个等级。汉人王爵中有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义王孙可望。这些人都是在三藩之乱前封的。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下令,汉人永不封王。果然之后再无汉人封王的记载。汉人公爵有:一等海澄公黄梧、一等公年遐龄、一等公年羹尧,雍正元年以平西藏封三等公,次年以平青海进一等公。一为孙士毅,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以平安南封。另一个为岳锺琪,雍正二年三月以平青海封。曾氏平定太平天国,对朝廷而言,论功不下于孙士毅、岳锺琪,曾氏未得到公爵的封赏,应属不公平。
我们再来看一等侯爵的封赠。清王朝的汉人一等侯为:一等侯马得功,一等靖逆侯张勇,一等延恩侯朱之琏,一等昭勇侯杨遇春,一等毅勇侯曾国藩,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一等侯袁世凯,一共七人。其中朱之琏为朱明王朝后裔,身份特别,李鸿章是死后追赠,可以不算。袁世凯封在清王朝即将交出政权的前夕,朝廷此举有无奈与笼络之意。因军功受封一等候的仅马得功、张勇、杨遇春、曾国藩四人。从这点来看,朝廷待曾氏并不算太薄。
我们再来看看朝廷对南京前线总指挥曾国荃的封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伯爵,戴双眼花翎。若单看这一条,朝廷的赏赐规格也不低。但联系到给主战场之外的封赏来看,问题就来了。朝廷给官文、李鸿章也封的是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三个多月后,左宗棠肃清全浙,也被封一等伯爵。在朝廷眼里,曾国荃与官文、李鸿章、左宗棠是一个等级的。因为武汉、苏州、杭州、南京都是地方上的都会,政治上的级别是一样的,所以,收复武汉的官文,收复苏州的李鸿章,收复杭州的左宗棠,与收复南京的曾国荃,他们所立的功劳都一样,所得封爵也应该一样。朝廷这种看待,实际上是在有意抹杀南京者十多年来的特殊政治地位,刻意无视它作为敌国首都的既成事实。朝廷这样做,严重地伤害了曾国荃,事实上,曾国荃所付出的辛劳,所立的功绩,远远地大过官、李、左。何况,老九还有收复安徽省会安庆的功劳。从这点上看,朝廷对老九不公。难怪打下南京后,老九的心情就一直在抑郁之中。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围棋一局。改信稿、批稿数件。见客而次,武祖德谈颇久。辰刻大风雨,巳刻少息。
进城看贡院,规模极为狭小,号舍十存其九,号板全无。明远楼大致粗存,至公堂、衡鉴堂尚好。监临、主考,十八房住处,内提调、内监试,内收掌,誊录所,对读所,皆无存者,而余地甚少。因令于后墙外围入民地若干,以为十八房、内收掌住处。工程计须四五万金。黄少鹍以为十月内必可落成,余则不敢必也。旋至英王府一看。出城约共行四十里,到营中已申刻矣。
中饭后,阅本日文件,写挽幛二分。将李臣典之战功写一清单,即就沅弟之咨删改一过。傍夕与沅弟鬯谈。夜再围棋一局,又观沅弟一局。天气骤凉,已成秋矣。三更睡,不甚成寐。
同治三年(1864)七月十七日
修复江南贡院
打下南京后,曾氏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便是修复江南贡院。我们知道,江南贡院是江苏、安徽两省秀才考举人的场所,既合两省人口之数,又是人才荟萃之地,故江南贡院位仅次于顺天贡院的全国第二大考点。咸丰三年春,南京变为天京,太平天国自己开科取士,江南贡院遂名存实亡。咸丰九年,江南两省士子借杭州贡院开万寿特科与咸丰五年乙卯正科,以后的咸丰八年戊午、咸丰十一年辛酉、同治元年壬戌及同治三年甲子四科考试都没有举办,积压一大批渴望通过科考出人头地的读书人。作为由科考出身的农家子弟,曾氏知道修复江南贡院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大事。进入南京不久,他便亲自查勘江南贡院。
南京在十余年间遭受两次大的战争。一次是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夺取南京,一次是同治元年五月至同治三年六月间,湘军吉字营包围南京。打下南京,是太平天国的巨大胜利;收回南京,是湘军的重大成果。这在当时,都是被胜利者大力渲染大加庆贺的了不起的大喜事。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对于文明史而言,这真是大悲哀。两次攻城,死的百姓不下数十万。他们都是无辜的。无论谁来充当南京城的主宰者,他们都得不到什么好处,都得靠自己的劳作来过日子,但他们的生命却因战争而丧失!还有那些前代留下来的珍贵建筑,那些宝贵的书籍与各种艺术品,它们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它们越数百上千年,经受了大自然风霜雨露的摧残而保存下来,却最终毁在人类自己的手中。江南贡院只不过是其中一处而已。从它的遭遇,我们已经看到战争的破坏性。人类应该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