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让我们改变
朋友云的母亲在春天去世了,这个周末去看她,问起她老父亲的情况,没想到刚才还很平静的云,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深深懊悔自己的唐突。
云说,父亲已再婚了。对于父亲再婚,他们兄妹是同意的,毕竟大家都忙,难免照顾不周,能有人照顾父亲,他们都很放心,可是父亲婚后的表现让孩子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从没见过父亲在母亲面前流露过那样的神情。每次回家看父亲,父亲都是一脸的笑意。看得出父亲满意他的生活,或者说很满意现在的老伴。父亲甚至会去厨房帮着做饭,更不可思议的是,父亲居然还会和现在的老伴一起去上街买菜,这是母亲在世时从没有过的事。可是父亲明显地穿着不如母亲在时整洁得体,而家里也不像母亲在时那样一尘不染。
——母亲是个医生,业务非常好,可当父亲作了单位领导,忙起来后,母亲主动要求去了药房,因为这样可以不值夜班,可以做一日三餐,可以照顾孩子。她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做好饭,然后叫醒每一个人,尤其给父亲准备好要穿的干净而得体的衣服,一家人吃完饭,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母亲则匆匆地收拾下自己,然后匆匆地上班。
——父亲当领导后,家里来的人很多,每一个来的人都会说:家里真干净。印象中的母亲总是系着围裙,手里拿着抹布,一副总是在打扫的形象。母亲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很好,可是孩子们长大后,发现母亲并不开心,甚至一个人悄悄叹息落泪。而很少在家的父亲也很少有笑容。
——后来母亲得了乳腺癌,这可能跟母亲的心情有关系。父亲是个很负责的人,不惜金钱不惜时间地去医治母亲的病。母亲尽管很痛苦,可脸上的笑容却比以往都多,这应该是因为父亲的陪伴。
——看到父亲现在的表现,我们是既高兴,又难过。现在想想也有些理解,其实父亲在意的并不是家有多么的干净,而应该是在工作一天后回到家里妻子的陪伴。而缺乏沟通的父母却并没意识到这点,俩个那么好的人却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家的幸福……
听了朋友的话,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母亲的哥哥姐姐都夭折了,所以母亲对姥姥来说就是全部。姥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相比那个时候的同龄人,母亲享受了更多的呵护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总是在争吵。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也可以成为大动干戈的导火索。母亲想要的关心和体贴,粗线条的父亲并不懂得。尽管我们也觉得父亲是一个很不成功的男人,可是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全心地支撑了这个家,而母亲说的最多的话是:“这辈子跟你算是窝囊死了。”
这是多么伤人的一句话呀!
我自己有了小家庭之后,就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到不唠叨,不逞强,不埋怨。
老公是个马大哈,丢手机,丢电动车,丢的我心疼呀,可我忍着一句埋怨的话也没说。最终老公都有些奇怪了,说:“你怎么不骂几句呢?”
老公很懒,自己说:“我油瓶倒了都不会扶。”那好,我来做家务,我愿意以自己的的努力和付出来营造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老公是个讲究人,也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比方说吃饭,他是食肉动物,而我是素食主义者,所以就有矛盾。如果菜里三天不见肉,老公就会瞪着眼睛,指着盘子,不满地对我说:“怎么老是这粗茶淡饭?”他还隔三差五地呼朋唤友饭店,凡是正在装修的饭店,都是他所关注的。他喜欢做第一批食客,而我常常是反对者。“你挣多少钱,老去外面吃?再说去饭店,哪如在自己家吃得舒服?”可往往是反对无效,而反对无效的结果是他去饭店,而我自己在家喝稀饭。再比方说穿衣,他可以一年不买衣服,但买一件就是令我心疼半天的价格。可笑的是我竟傻傻地想把他花的钱在自己身上省出来。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内心痛骂自己,甚至在一次晚上醒来,看着老公甜蜜熟睡的样子想狠狠地揍他。
我还能怎样?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朋友的话有理:别傻帽了,他潇洒,你当苦行僧?你也放开点吧!挣钱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吗?
“挣钱干什么?不为提高生活质量吗?光拿着钱有什么用?不消费那就是一把纸,体现不出价值。”——老公理论。
改变不了别人,那我就改变自己。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漫长和痛苦的。好在过程后的结果令人很感动。
我说:这段时间太累了。
老公:带你出门玩一天,找个近地,换换心情。
说走就走,于是,皆大欢喜。
老公说:刚下了个大片,来看看。
我不再说:没看我正忙着打扫卫生吗?就知道玩,也不知道帮忙。而是还下手中的抹布走过去和他一起欣赏。
做饭时不小心切到手,不得不招呼老公完成余下的事,只一会儿说,就听老公说:你怎么这么有眼光呀?
我一愣,这话从何说起呢?
——找了这么一能干的老公。
我大笑,说:彼此彼此。
或许自己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小女人,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无论事业多么成功,在外面多么光鲜,可是回到家里感不到温馨和温暖,也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
爱对方,就要学会适当改变,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共同来经营好自己的家。
好的婚姻不是改变对方,而是适应彼此,改变自己。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