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对人进行分类。可以有很多个纬度。不能简单粗暴地划分为好人坏人。
人到中年,容易陷入对人、对人性思考的痴迷,总想拼命去找一个让心里舒坦的答案。
不单是人群可以从术、道、德去划分,个人的人生阶段也是术、道、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程度的体现。
术,相对于道、德而言,是门槛最低的可以学习的人性软件。
我们的人生,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无不是从术学起。爸爸妈妈驯化我们翻身、抬头、抓玩具、吃饭、说话、走路。而后有老师训练我们读书识字,有老师教我们习琴作画。再之后我们借鉴别人的升学经验直到投入社会工作,在工作岗位接受职场精英亦或是老油条的教化,学习他们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日常工作的问题。
重点说说职场里风险最高的工种——创业。更是引无数创业者对术的追求。学习如何设计产品、如何管理员工、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建立团队、如何开发市场、如何经营企业。
在这个向外求的过程中,可能会完善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可执行落地的方法为己所用。而这种没有“道”为内核的“术”,好比万丈高楼的根基不稳,在短期内会呈现出辉煌的世间成果,但不稳的根基总有不堪重负的那一天,要倒下时,顷刻间的功夫。
有“术”无“道”,难长久。职场如此、创业如此、感情亦如此。
道,求道之难,关乎慧根。
曾以为,“道”是个褒义词,代表高级、正义、正能量。事实上,“道”更多的应该是个名词,且是中性名词,无所谓好坏,但有段位高低。因为有“道”的人,不一定有“德”。
“道”是形而上的那个本体的代表。有时候,“道”是道路之道,有时候是原则或者法则,像《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这个道,就是法则的意思。
道是天,天是自然,自然是规律。道即是规律。
生命,从出生就意味着死亡;公司,从成立就注定会倒闭;人与人能相遇,就注定会分离;一段缘分,能由浅至深,也能由深至浅;一份爱,能由淡到浓,也一定会由浓变淡……
世间万物,无论看得见的个人或者组织,还是看不见的缘分或藏于内心的情,都在经历从无到有终归于无,由浅至深终归于浅,由淡到浓终归于淡的过程,这就是规律,人们常说的“道”。
道行深的人,可以在事物发展轨迹规律下的曲线里,通过“道”的指导去将事物从起源到消亡这个过程持续得更长久一些,而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不一定是正向结果。它是不是正向结果,取决于支撑事物全过程的“道”的属性。
德。是品质。是经得起推敲的“道”。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比如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是最基本的条件。
春秋时期,“道德”很少连用,“道”是道,“德”是德。魏晋南北朝以后,到唐宋之间,才把这两个字连起来,变成一个名词为“道德”。
到现,人们一提到道德,就变成一个并不讨喜的名词。这是文化思想演变的社会产物。而在秦汉以前,德是德,道是道。
再说到这个“德”字的意义,过去“德”是表示好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古时人解释“德者得也。”所以,孔子讲的“为政以德”,是好行为的成果,也和我们常常讲的“道德”意义差不多。
在术、道、德,三者之间,若要分轻重次第,应以“德”为最。
德是风水,道是根基,术是枝叶。要成就一番大业,德、道、术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