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高知妈妈被一种名为“正面管教”的养育方式所吸引。《正面管教》一书自1981年首次出版以来,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销量超过200万册。它的魅力长久而不衰。这种号称“不惩罚、不娇纵、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式,究竟是什么呢?这种方式对0-3岁孩子有效吗?为人父母,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理解孩子、教育孩子?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影响孩子一生的头三年》这本书。此书由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和谢丽尔·欧文、罗丝琳·安·达菲合作撰写,花莹莹翻译。其中,罗丝琳·安·达菲是学习树蒙台梭利幼儿园发起人,因此这本正面管教的书籍中融入了部分蒙台梭利的内容。
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育儿理念空前繁荣的时代。各种育儿新名词、新书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孩子在飞速成长,且过程不可逆。因此,为人父母,必须迅速找出可遵循的养育体系,同时也学会在遵循的养育体系发挥作用前保持耐心。正如书中所说:“养育很少会快速、整洁或高效率。”(p150)
正面管教是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有效的养育方法。通读《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影响孩子一生的头三年》这本书后,我将其操作特点概括为四项:无表扬,不惩罚,有鼓励,设界限。人们常常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正面管教则建议父母可鼓励,但不要表扬孩子。这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即“自我价值感”。本书第2章指出:“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并不是来源于被爱、一大堆好东西,而是来自于拥有能给孩子带来处理生活中的起伏和失望的能力感和适应能力的技能。”表扬会让孩子把关注点从完成事情本身的成就感转移到他人的评价上。但生活是残酷的,不会永远有啦啦队跟在孩子身边。鼓励则是具有针对性的,只针对孩子的行为提出肯定。不惩罚,则是源于对孩子大脑及生理发育特点、阶段性的了解。非常小的孩子,大脑尚在发育,对事情前因后果的理解力和经验都很缺乏,尚未有成熟的判断力和预见力,往往会做出一些令大人头疼的行为。正面管教对此提出了一个“发展适应性”的概念,认为孩子不应因为其年龄而对应的行为而受到惩罚,这会打击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惩罚只会取得短期效果,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孩子养成自卑、懦弱的性格。然而,孩子的行为也必须有界限,这不仅是为了让孩子能适应社会规则,更是为了孩子自身的安全。孩子需要反复尝试才能确认界限。正如本书第4章指出的:“任何一个有自尊的孩子都会感觉必须迫近你设定的界限,并且会时常对它们进行试探,只是为了确信那些界限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人有“三岁看老”的说法。人出生后头三年的重要性也已经逐渐为多数人所知。简·尼尔森在写了《正面管教》一书之后,又特地为0-3岁孩子的父母写了《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影响孩子一生的头三年》这本书,可见她认为正面管教方式对0-3岁孩子也是有效的,这会为未来许多年里和睦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能有快乐的经历,将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帮助他们茁壮成长的品质和感知。”(p44)如果婴儿发出声音或响动,父母或其他照料人应该尽快作出回应,这有助于帮孩子建立归属感,这是未来社交、情感、智力的基础。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其实可以划分为三个问题,一是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二是父母如何看待和理解孩子,三是父母如何做。
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作为“父母”这个角色,是一切亲子关系的前提。因为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也是源于父母的。近年来很多人也在探讨原生家庭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波及下一代,甚至会子子孙孙延续下去。本书第3章中指出:”你如何理解并看待自己的过去和经历,对你成长中的孩子会有直接影响。“(p43)书中备注建议父母参考《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父母如何看待和理解孩子,这要细分几个层面。首先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父母要意识到,孩子的性情没有好坏之分,不应因性情引起的行为而受到惩罚。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其实是大人眼里的”不良“,而对孩子来说则是年龄对应的自然行为。另外有些不良行为,则是由于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尚在发育,存在局限性。其次是父母要分清孩子的需要和欲望。例如吃好睡好是孩子的需要,但买超贵的大玩具恐怕列为孩子的欲望。正面管教认为,孩子的需要应被满足,但欲望则不一定。再次,虽然基因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父母要看到,后天养育对孩子依然有重大影响。最后,孩子不应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可以多多照料孩子,但不是要围着孩子团团转。
父母应该如何做呢?正面管教认为,父母不应该急于去教孩子看识字卡片,而是多与孩子建立情感连结。对于0-3岁孩子,正面管教也不建议父母太多说教,一方面孩子的理解力有限,另一方面这容易导致逆反情绪。行胜于言,父母应该示范给孩子看应该做什么,则不是一味指责不应该做什么。同时,研究发现,孩子是需要在玩耍中体现世界的,则是社交关系的基础。孩子多动手,才能促进大脑发育。当家长要特别注意平衡,让孩子既保持对父母的健康依恋,又不过度依赖;既能探索世界,又能在安全界限内。
这本书也提到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工具箱来照料孩子的生活,例如睡眠、吃饭等。书中提出,父母可以利用惯例表,为孩子建立睡眠程序。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之一罗丝琳·安·达菲是学习树蒙台梭利幼儿园发起人,所以她提出了一些父母选择儿童看护机构时可关注的方面,非常实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