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家猫橘橘突然病倒,急性尿道炎。我一边带着它求医问诊,一边伺候汤药。妻子看着恹恹瘦损的猫咪,则泪眼婆娑,万分着急。幸好猫咪性命无忧。几天后,总算消停了些,渐渐康复。
橘橘的病,让我再次想到了人生一个共同的历程——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庄子》有言:死生亦大矣。生死情结存在普遍性,影响深刻。然而,人们常常为生命的脆弱或短暂长吁短叹,似乎总是无法彻底摆脱对死亡的烦恼和恐惧,却并不愿意深入去想生命的意义和具体的活法。
两千多年前,释迦国的王子释迦摩尼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决心出家修行,求证无上菩提,后大彻大悟,开启佛教。可我们是俗人,到底该如何面对活着的生命?又该如何面对最后的时刻?
下午半天时间,读了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在这本书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书中写一位身患绝症的社会学教师莫里教授一边乐滋滋地体验死亡,一边与学生米奇讨论着人生。他的这堂关于生死、爱情、婚姻、家庭、工作、文化等丰富内容的人生课,震撼着作者,也藉由作者的妙笔,感动整个世界。作家余秋雨曾这般极力推荐这堂课:“我向过路的朋友们大声招呼:来,值得进去听听。”
曾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生命乐章在尾声处依然可以散发出撼人的魅力。从这个角度说,莫里老人的一生是“圆满”的。
圆满的人生,不是拥有一切,而是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
关于人生的诸多诗篇,我最喜欢泰戈尔的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如夏花。夏花绚烂旺盛,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活在当下,活出自我,而不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作为社会学导师,莫里教授认为年轻得志而又勤奋上进的学生米奇丧失了自己理性的一面,过多地专注于社会流行文化。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个人信仰教导米奇不要受到世俗文化的侵扰,而应建立自己的小文化,树立自己的道德标准。他希望米奇能回归本性,重拾其在布兰戴斯校园里那种热情而善良的状态。这些,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死如秋叶。面临死亡,面对生命向着自然返归,要静穆、恬然地让生命逝去,不必感到悲哀和畏惧。曾在《西藏生死之书》读到一段话: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莫里老人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直言不讳,泰然处之。他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一旦学会了怎样去死,你就学会了怎样生活。”
《西藏生死之书》学会坦然面对死亡,才能学会更好的姿态活着。心中有爱,慈悲为怀,当下即是天堂。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平静自然地进行。
2018.5.3
《相约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