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工作都很忙,时间很宝贵,要学习的内容都很多,是不是有必要花时间来学习营养学相关的科学,可能很多人觉得没这个必要。
我自己粗看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面写的平衡膳食准则的八条,好像也都是日常交流中,书本上能看到的,并不是什么深奥的知识。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廋肉;少盐少油,控糖控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分筷分餐,拒绝浪费。
但真的让我把其中的哪一项说清楚,说明白,都不可能,更别说实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为根本没有这个知识体系支撑,了解的知识都是零碎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自己以及家人饮食都非常随意的,不仅妈妈上了岁数,自家的兄弟姐妹也都慢慢上了年纪,需要保养身体,孩子们从家庭中传承来的,也都是家庭的饮食习惯。病从口入,大侄儿因为胖,造成了心脏负担,小侄儿因过度喜欢碳水,也是有些胖,女儿因为刻意减肥,身体小毛病不断。
所以,要想提升整个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幸福感,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身体状态要好,自己使命担当。
这也是决决定好好学习营养学的初衷。
先从这八个准则开始学起。
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事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最经济和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事物来源。研究证据表明,膳食不平衡,全谷物减少与膳食相关慢性病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坚持谷类为主,保证全谷物及杂豆摄入,有利于降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001一直以来,碳水化合物被当做导致我们发胖,变老的罪魁祸首,健身教练说,想减脂,先要控制碳水,女明星说,想抗老,千万别碰碳水,就连体检的医生都说,要保持健康,一定要控制碳水摄入。
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提出,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o-150g,每天摄入薯类50-100g。
看到这儿,也都迷糊了,“专家”们都让小吃碳水,但《指南》推荐量并不少?到底听谁的?碳水到底是不是必须吃?
找了平时自己关注的app,查阅相关的营养学知识,了解到:
碳水必须吃,但吃的时候,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质和量。
先说为什么必须吃碳水。
碳水必须吃,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维持生命体运转。
相对不脂肪和蛋白质,让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性价比很高。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供能的时候,碳水化合物会优先代谢成身体能直接使用的葡萄糖。葡萄糖完全燃烧之后,就会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基本不会给身体造成代谢负担。
而且,碳水化合物的存储调用很灵活,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血糖,就像一个缓冲地带,碳水吃的多,血糖太高,血液中的糖就会合成糖原,存储在肌肉和肝脏中,如碳水吃的少,血糖过低,身体就会动员糖原分解,重新进入血液。
所以,碳水、蛋白质和脂肪,虽然都能提供能量,但权衡之下,碳水代谢产物简单,代谢负担少,用来提供能量的性价比最高。
所以,要想获得能量,还是应该吃碳水化合物。
虽然说碳水必须吃,那什么样的碳水化合物是“好”的呢?
全谷物就是“好”碳水。因为《指南》里不仅规定了吃碳水的重量,还限定了种类,强调全谷物的摄入。
全谷物说到底也是谷物,和我们大家熟悉的大米白面比,区别在于加工方式,举例,谷粒从外面多里面,大致有三层:谷皮,糊粉层,胚芽和胚乳。
最外层是谷皮,主要成分是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糖—膳食纤维,这种物质对我们的胃肠道健康非常重要。
然后是糊粉层,营养素特别多,有膳食纤维,植物蛋白,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最里面是胚乳和胚芽。胚芽是谷物的生命根源,是营养成分最集中的地方。而胚乳呢,碳水化合物最多。
一般在加工谷粒的时候,谷皮被去掉了,糊粉层磨没了,胚芽丢了,最终就剩下含有碳水化合物最多的胚乳了,这么加工出来的,就是我们吃的精米精面。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碳水摄入,都是以精制碳水化合物为主,像米饭,馒头,面条,稀饭都是由精细加工的大米和面粉制作而成。
而全谷物食品,基本保留了完整谷粒的食品,全谷物食品中的各种营养素丢失少,营养价值更高,所以经常被推荐。
002碳水怎么吃才是健康的?
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50g。
全谷物食物:黑米,糙米,小米,燕麦,黑麦,藜麦,玉米,高粱,小麦
豆类食物:黄豆,黑豆,豌豆,鹰嘴豆,小扁豆等
薯类食物:芋头、山药、马铃薯、红薯。
按《指南》给的建议:每天宜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物,杂豆类及薯类食物。
003食物的多样性
一日三餐膳食食物种类全,品样要多,应由五大类食物组成。
第一类:谷薯类:包括谷类(含全谷物),薯类与杂豆;
第二类:蔬菜和水果
第三类: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鱼、蛋、奶
第四类:大豆类和坚果
第五类:烹调油和盐
分解到一日三餐,早餐至少摄入3-5种,午餐摄入4-6种;晚餐4-5种,加上零食1-2种。
机体的免疫系统靠膳食营养来滋养。现代人医疗技术更加发达,很多人一日三餐胡吃海喝,但为了提高免疫能力,又通过打免疫球蛋白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费用是一方面,其实,都不及因为合理搭配饮食来提高自身免疫力来的成本低,永续。
谷薯类已经了解了一些,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蔬菜水果类。
蔬菜和水果,对这两类事物,可以参考的营养质量指数(INQ),这营养质量指数是一个比值,分子是营养素的密度,分母是食物的能量密度,营养素密度越高,能量密度越低。分子越大,营养质量指数就越大,也就是营养价值越高。
例如,深绿色的叶类,营养密度更高,所以深绿色叶类的营养价值就相对更高。
深绿色蔬菜主要有:西兰花,菠菜,韭菜等。
004如何做到食物多样
食物分量小,同类食品常变换,不同食品巧搭配
第一个很好理解,少量多品种。
第二个主食可以在米饭,面条,小米粥,全麦馒头间互换;红薯与马铃薯互换,猪肉与鸡肉,鸭肉,牛羊肉互换,鱼与虾蟹,贝互换,牛奶与酸奶,奶酪,羊奶互换。
第三种,除了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深浅搭配之外,还有一个多样化的方法。
营养素有缺陷的单一食材,可以通过互相结合,让一顿饭变得更有应营养。
例如:麻婆豆腐盖浇饭的主要原材料,大豆和米饭,是两种特别普通的食材,这两样东西的蛋白质都有缺陷,但放在一起吃就可以互补。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成年人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多做多受益,每周5天
进行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每天
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进行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001大家都听过“管住嘴,迈开腿”。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都知道,而且很多人都好知道一个热量平衡公式。
体型管理=能量缺口+营养改善。
能量缺口的意思就是能量消耗和摄入的差值,叫能量缺口。
这个好理解。
营养改善。这个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
因为从营养科学来讲,体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健康,这个管理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以体重基数作为依据,制定合适的饮食运动计划,阶段性地观察体重变化,争取改善体重分布。
举例:一中年大叔,肉食爱好者,平时应酬多,年度体检,体重超标,还有脂肪肝,于是下决心节食减肥。
他个人认为,自己胖,主要是吃的多,管住嘴是必须的,大鱼大肉不吃了,每天还做仰卧起坐。
结果,三个月后,体重基数是降下来一些,可腰围和原来差不多,脂肪肝指标也没改善。管住了嘴,迈开了腿,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
总热量降低,体重是会降低,但少了大鱼大肉,脂肪和蛋白的摄入减少,为了弥补饥饿感,吃主食的量上去了,比原先的主食吃的多,他这样吃,身体会把多余的糖分转化为内脏脂肪,这种转化主要发生部位就在肝脏。
大叔爱吃的肉食以煎炸为主,这些深度加工的食物提供了超高的能量,导致能量过剩,同事却很少给到足够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
那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试试。
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重点补充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
过了三个月,重新检验,大叔脂肪减少,肌肉增加,啤酒肚小了,从部位分布上看,内脏脂肪减少,脂肪肝好转了。
所以从营养学的视角评价,能够引入健康饮食习惯的体型管理方法才算是合格的方法。
002如何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每个人都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找到兴趣,长期坚持,为避免运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注意事项也得知晓。
1.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调整当天的运动量
2.每次运动前应先做准备活动,运动开始应逐渐增加用力
3.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逐渐放松
4.肌肉力量训练避免阻力负荷过重,并隔天进行
5.运动量大,日照强烈多汗时适当补充水和盐,或运动饮料
6.步行,跑步应选择安全平整的道路,穿合适的鞋袜
7.运动中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觉,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对照运动的要求以及安全,对自己的运动进行一个整理。
我自己的运动项目主要是瑜伽、肌肉力量训练、步行、慢跑以及把八段锦。
通过本章的学习,后续需改善的。
肌肉力量训练,没有坚持,下周开始隔天训练一次
慢跑是每个周六日早上,这个需要继续坚持。
八段锦是每天中午餐后去公司附近的小花园里打一套的,一周最少4次
向瑜伽、步行等,都一直坚持的比较好,继续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