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画家。这个春节我去日本旅游,偶然路过京东的国家美术馆,在参观时碰上了齐白石画展。在日本遇上故土的画家,又是幸运又是欣慰,观摩之后很喜欢,在当时就产生一个念头,回北京以后看一看齐白石的传记,了解一下这个宗师级的画家。
前段时间抽空了了心愿,读完白石老人的自传,从他记事起一直到88岁的经历一一展现在眼前。因为是口语记录转述而来的,语言朴实而生动,好像带着我又回到了清末民初的战争年代。
1 出身贫贱,以勤补拙
齐白石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因为身体羸弱不擅长农活,所以父母让他跟着师傅学做木匠,以图养活自己。
齐白石做木匠时,以雕花床为一绝活,当时他常常在木床床楣处雕刻一些人物图案,受到欢迎。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7300/a7e8466be75a98ee.jpeg)
为了雕刻出更好看的图案,他开始自学画画,起初只是为了作木雕时能把任务作得更好一些,所以就借阅了一个画出,连夜用笔把画册勾影复刻出来,然后日日临摹练习,他当初可能没想到,这份努力却打开了他通往艺术大师的门。
齐白石非常用功。从开始学习临摹画作时,就每天坚持作画,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了死前一年的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7300/c6c0dedd870d5937.jpg)
因为不断临摹画作,就有很多的绘画习稿,邻居看到了,知道齐白石能作画,就在过年节时请白石帮忙画一些门神之类的画贴在家门上,齐白石也能有一些额外的收入补贴家用。
因为齐白石木匠雕花的活需要经常在客人家里住上一段时间,他白天干木匠的活,晚上熬夜临摹画作,一直坚持。客人看到了,颇为欣赏,就介绍他给真正的画师认识。这样齐白石就有了正式的老师,开始跨入画家这一个行当。
齐白石因为家里贫穷,小时候识字不多,而古人作画可不仅仅只是画画这么简单,还包括作诗、题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二十多岁的齐白石开始系统学习认字、唐诗。但是他非常勤奋,有一次他的画画老师考察他的功课,问他最近读了哪些唐诗,齐白石回答说都度过了。老师不信,结果齐白石信手拈来皆可背诵出唐诗,老师很是吃惊。
就这样,通过勤奋的学习文化功课并日日坚持学习绘画,齐白石的画画越来越好,名气也传开,慢慢地他逐步从工匠转行做了画匠,同时名气传到邻乡。
2 广交好友,由临摹到创造
齐白石闻名的除了画作,还有诗文、篆刻。
文人以诗会友,齐白石因此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认识的人多了,自然有喜欢你的,也有不喜欢你的。
齐白石因为木匠出身,常常遭到别人讥讽。齐白石知道自己底子薄,就虚心受教,刻苦练习。在自传里,他这么说:
文人相轻,是古今通例。。。况且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短长,显得气度不广。他曾有一诗:
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
经过多个朋友的指点,齐白石的绘画、诗作和篆刻都有了提升,同时因为朋友的介绍,他的画作也能卖到远至日本的地方,家里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7300/6170d8485dd73af0.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7300/38ba00a93542e390.jpeg)
齐白石有一句名言:美在似与不似之间。
如果太似则俗气,太不似则太抽象。齐白石早年作画时是靠勾影进行临摹学习的,包括刻字也从很多名家哪里攫取了特点,但是后来在朋友的指点以及鼓励下,齐白石的画作越来越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七十多岁时作的虾蟹图,达到了高峰。而齐白石的山水画、人物画也独具特点,有一种空灵的感觉,不注重写实而注重传意,达到很高的艺术价值。
3 大器晚成齐白石
纵观齐白石的艺术人生,起步很晚。他出生贫困家庭,从雕花匠转作画匠,二十七岁才开始真实学习认字读书,因为白天要做木匠活,常常熬夜学习画画。作画需要印刻名字和作诗,他日日坚持篆刻和作诗,自称一派,坚持到去世前一年。
中晚年因为国难而不得不背井离乡,游走于中国大地上,在不断地和朋友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勤奋专研的基础上,画作越来越具备独特性。
1956年,张大千去西班牙拜访著名的画家毕加索,毕加索这样赞齐白石:他是中国最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他的画技真的是太神奇了。画鱼时,明明只是用水墨,连颜色都没有上,但人们却从他的画中看到了活的鱼和流动的河水。他说,他一直搞不明白的一件事,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来西方学习艺术,其实,最好的艺术在中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7300/802bda8e3db7befe.jpg)
1957年,齐白石以95岁高龄去世。1963年,齐白石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