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机会那么多,每个人在紧要关头面临着往往不只一个选项,要做出正确的决策确实不容易。
有一个体会,做决定时一定要弄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别人怎么认为或者满足所谓的虚荣心、面子等等。
某A曾在一个三线城市工作多年,事业小有成就,有房有车,家属小孩工作上学也不错,蛮有幸福感的。突然有一个调去省城工作的机会,某A最符合条件,省城有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也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他很是心动,但又顾虑自己在这个三线城市已经拥有的一切,特别是要与家属小孩分开,这让他特别纠结犹豫,反复权衡考量,拿不定主意。周边同事说,树挪死人挪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多劝他往省城发展。家属也比较好强,觉得去省城有面子,也支持他去闯一闯。
唯一例外的是他的妈妈,他妈妈劝他知足常乐,在三线城市一切顺风顺水,何必去外面风餐露宿、辛苦打拼。可能他妈妈最了解他的孩子,某A是一个老成持重、踏实干活的人,开拓精神、处理人际关系不是他的最强项。省城虽好,但那份工作还不一定就适合他的性格。
最终,某A还是选择去了省城,工作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家属工作亦没有顺利调动,只能两地分居。谈不上多大挫折,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终归是有些失落。
造成这一局面,关键是某A没有弄明白去省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个人事业更好发展?家属工作调往省城?小孩去省城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亦或只是觉得去省城倍有面子?估计他自己也比较迷茫。目的不明确、不专注导致了他的进退失据、举棋不定。最后出于虚荣心选择了去省城,结果省城那份工作不太适合他的性格,没有干出成绩来,其他目的也就难以实现了。
还有另一个体会就是,涉及前途命运的事或者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特别慎重,要坚决预防最坏情况的发生。如高考,有些考得不错的考生因为填报志愿失误没有上到好的大学甚至次好一些的大学。这里面,有一种投机的心理影响了考生的理性选择,也就是考生觉得自己可能上到理想的大学,但把握又不是很充分,于是第一志愿填了理想的大学,第二志愿填了个次好的大学。现实往往是,第一志愿分数不靠前没被录上,第二志愿因为次好一些的大学招录第一志愿满额也没有被录上,于是只能读较差的大学。涉及前途命运的事,一定要认准目标,果断选择,切忌好高骛远,两头落空。
人命关天的事就更不用说了。比如婴幼儿生病,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疾病,没什么好说的,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因为婴幼儿不会说话,其诊断治疗,医生的经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医院、名医见的病例多,设备先进,更能科学有效处置各种疑难杂症和突发情况,这是小医院、一般医生没法比的。涉及小孩生命安全的事千万不能听信任何人的包票和忽悠,要坚决寻求最好的医疗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