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98501/70b458a2d4746288.jpg)
关于孟子性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一般的理解,就是《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我们的性本然是善的,只是后天受到了污染,变得不那么善了。这是一种说法。也有学者认为恐怕不是这样,他们认为:性善论应该是性向善,性只是有个善端,有了善端的话,扩而充之,才发展出了善。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生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孟子·盡心下》)孟子说这是性。但是“有命焉”,你能不能得到,还有“命”的限定。所以说“君子不谓性也”,意思是:一个有更高追求的人,不把这个看作是自己真正的性。
他又说:「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意思是:父子之间做到仁,君臣之间做到义,宾主之间做到礼,
「命也,有性焉」,意思是:尽管它也有“命”的限定,但是因为我们有意志自由,所以说我们把它看成是性,而不把它是看成是命。
成长环境当然对我们也可以产生很多影响,但我们是成为好人还是成为坏人,首先是由自己决定的。古往今来很多人在逆境中,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他经过努力还是成为了好人,甚至是圣人。那就说明了仁义礼智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网友评论